水稻养殖螃蟹是一种创新的农业模式,通过合理利用稻田资源,实现稻蟹共生,提高经济效益。以下是一些关键步骤和技巧:
选择适当的稻田
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排灌方便、保水力强、无污染的田块。田埂应高60厘米以上,宽40-50厘米,并覆双层塑料薄膜以防逃。
建设河蟹养殖稻田
挖蟹沟:在稻田四周离田埂1.5~2米外开挖围沟,沟宽0.5米,深0.6米。沟内供蟹活动,沟面种稻。
做蟹洞:在沟坡离畦面25厘米处,每间隔40厘米左右,用直径12~15厘米的扁圆形棍棒戳洞,深20~30厘米,供河蟹隐蔽穴居。
清田消毒:田块整修结束后,每亩用生石灰30~35千克,化水后全田泼洒,以杀灭敌害,预防病菌蔓延。
水稻种植
选择耐肥、抗病、高产、耐涝、株型紧凑的品种,如“寒优湘晴”、“金丰”等。播种量根据直播或移栽方式有所不同,直播方式播种量为1—1.5公斤/亩,移栽育秧方式播种量为2.5—3公斤/亩。
播种期应在5月中旬完成,确保秧苗长度达到10cm以上,以减少秧苗被水淹没的影响。
蟹种放养
养殖成蟹每亩可放养个体重为10-15克的蟹种1500-2000只,或利用当年早繁蟹苗,放到温室里强化培育后,5月再放进稻田。
放养密度根据稻田情况灵活掌握,一般每666.66平方米放2.5-5千克蟹种。
饲养管理
投饵:每天定时定量投喂1-2次,上午8-9时和下午4-5时,特别饲养成蟹以傍晚投喂为主,日投饵率为3%-5%。
水质管理:保持水深20-30厘米,蟹沟水深1米,水质清新,溶氧丰富。高温季节要坚持勤换水,一般每2-3天换1次,每次换水20厘米左右。
防逃:建设高60厘米的防逃墙,四周用钙塑板或其他材料建好,防止河蟹逃跑。
日常巡查与记录
定期巡查稻田,检查河蟹与水稻的长势,记录种养殖生产日志,做好信息储备。
通过以上步骤和技巧,可以实现水稻养殖螃蟹的高效共生,提高农业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