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虫的养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选址
选择地势较高且利于排水的地方建造养殖大棚温室,周围环境应利于排水。
土壤处理
将土壤深耕浅耙,整平后作畦。进行深耕可以冻死一部分害虫,减少来年的虫害。
选种
选择即将入土或已入土的豆虫作为种源,不能把活力很强的豆虫当做种源。种源应选择健康、无农药污染的豆虫。
放豆虫
把选好的豆虫放入畦中并盖10-15cm的土,盖土不宜过厚或者过薄。盖土太厚会导致土壤温度较低,发育化蛹缓慢;盖土太浅会使土表温度过高。
播种与孵化
在大豆生长到40公分左右时,可以投放豆虫卵。在投放豆虫卵之前,提前半个月左右打杀虫剂消灭田间其他害虫,等残留期过了才可以投放种苗。另外,挂卵前把大豆灌溉一下,豆叶如果比较脏还可以用84消毒液或蚕用百毒杀按照一定比例兑水给豆叶喷雾除尘消毒。
饲养管理
对于孵化的幼虫,可在田中自由放养,但要注意天敌的防范,和环境的干净无害,不得出现农药。也可建立幼虫饲养室,选择通风良好的平房、大棚作饲养室,室内搭建饲养池,用纱网罩住口。将有幼虫的豆叶摘下,放到饲养池内饲养,每天采摘新鲜豆叶喂养幼虫,要及时供应豆叶。
采收与留种
挑选肥大健壮的5龄幼虫,放入养殖田作为种源,九月中旬将停食的5龄幼虫进行采收。另外,在野外不能采种的情况,可以购买豆虫卵,一定要购买质量好的虫卵,提前准备好养殖地,也就是种植好充足的豆叶,虫卵大约一周就可孵化,养殖方式同上。
病虫害防治
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田间,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可以使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但要注意农药的使用量和种类,避免对豆虫和豆叶造成损害。
环境控制
根据养殖田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保证豆虫生长的适宜环境。例如,春季大棚养殖豆虫需要加热设备的支持,一般情况下需要加温1至2个月。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进行豌豆虫的养殖,并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