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蟥(水蛭)的越冬方法主要分为自然条件越冬和人工保温越冬两种。
自然条件越冬法
原地分散自然越冬:当水温低于15℃时,开始降低水位,直至放干为止,让蚂蟥在养殖环境中自由寻找或营造穴洞越冬。为减少外界气温对越冬土壤的影响,可以在越冬土壤上覆盖厚约5厘米的稻草、麦秸、枯草、树叶等,避免室内温度过高干扰蚂蟥的正常冬眠。同时,关窗增温,白天气温高时开窗,晚上气温低时关窗。当外界气温低于0℃或有冷空气影响期间,要适当提高室内温度,原则上要掌握越冬土壤温度始终要高于0℃,最好保持在4~8℃。
异地集中自然越冬:将蚂蟥集中在特定区域进行越冬,这种方法适用于大规模养殖,可以集中管理,减少越冬过程中的死亡。
人工保温越冬法
温室越冬:在北方地区,建立人工条件下的日光越冬温室,以打破水蛭的冬眠习性,增加养殖时间,缩短上市周期。日光温室一般为竹木塑苫结构,北部墙体为土铸或砖混,厚0.8-1.5米,东西向,长30-50米不等,南北跨度10-15米,主柱数量5-7排。上覆无滴塑膜及可卷放的稻草苫,留出门、通道及风口。在严寒雪封季节,还应做好除雪和人工增温措施。较高级的温室可用塑钢无立柱方式,只是造价相对要高。
大棚越冬:利用大棚进行保温,可以在大棚内设置水蛭养殖池,通过增加保温措施,如使用太阳能发热板、电热棒等,保持水温在适宜范围内。
地热水越冬:利用地热水进行加热,保持养殖水温,适用于有地热资源的地区。
太阳能热水器保温:利用太阳能热水器提供热量,保持养殖水温,适用于有条件的养殖场所。
建议
选择合适的越冬方法:根据养殖规模和地域条件,选择最适合的越冬方法。自然条件越冬法简单省力,适用于小规模养殖;人工保温越冬法可以延长养殖时间,适用于大规模养殖。
保持水温稳定:无论是自然越冬还是人工保温越冬,都要确保水温在适宜范围内,避免水温过低导致水蛭冻死。
做好防护措施:在越冬期间,要防止外界气温对养殖环境的干扰,如适当关闭门窗、覆盖保温材料等。
定期检查和管理:在越冬期间,要定期检查水蛭的健康状况,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疾病和问题,确保水蛭能够安全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