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鸭的冬季养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营造适宜的野生环境
野鸭场舍应一半搭建棚舍作为休息室,一半为露天活动场地。活动场地可以是池塘或人工水池,并在周围种植树木和草丛,池塘中可培植藻类,以模拟野鸭的自然栖息地。
如果采用养放结合的饲养法,场地应选择在水域开阔、草木茂盛的地方,并建造围网以防止飞逃。围网的高度应距水面约2米,周围加围网至水底,与大网联成封闭体。
满足野生食性需要
雏野鸭开食时,饲料中应加入少量鱼粉和适量的青绿饲料、小鱼虾、蚌肉、蚯蚓等鲜活动物。
饲喂一个月后,逐渐减少蛋白质含量,增加粗饲料,比例可达20%。每天喂足100克菜叶、苜蓿、青草等青绿饲料,促使野鸭生长骨架。
2个月后,减少粗饲料,将蛋白质饲料提高到18%,并继续增加青绿饲料。
加强驯化管理
雏鸭在1-30日龄期间,要严格控温,1-3日龄为27-29℃,4-6日龄为25-26℃。
精心饲喂雏鸭,确保每天喂足青绿饲料,并逐渐增加蛋白质饲料的比例。
场地选择与建设
鸭舍应建在远离居民点、地势高、背风向阳、土地平坦的地方,易于防止动物危害和疫病控制。
鸭舍的大小和长度取决于养鸭数量,一般每千平方米养8-10只野鸭。同时,在荒山荒地搭建棚架,供鸭子遮风挡雨和储存饲料。
合理配种
野鸭在生长至两个月左右后,可选择种鸭,公母比例约为1:6。饲养种鸭时要适当提高营养比例和饲喂量,以提高产量。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为野鸭提供一个适宜的冬季养殖环境,确保它们能够安全过冬并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