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田螺的过程中,防病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定期消毒池塘和保持水质清新
定期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等消毒剂对池塘进行消毒,彻底清除杂草和敌害生物如福寿螺、蚂蟥等。
保持水质清洁卫生,定期更换水源,避免使用含有农药的水源。
合理投喂饲料
投喂新鲜、无污染的饲料,避免田螺因摄食污染的饲料而感染疾病。
在生长旺季可定期使用有机肥,原则是少量多次,不宜一次施肥过多。
控制环境条件
田螺的生活适温为10-40℃,最适20-28℃,超过40℃会引起死亡,低于10℃则进入冬眠状态。因此,要注意夏季防高温,冬季越冬的泥底有机质含量不宜过高。
保持水中的溶氧量,正常生活要求水中溶氧每升在4毫克以上,当降到3.5毫克时,食欲会下降,当降到1.5毫克时则会引起死亡。可以通过设置微流水环境来确保水中的溶氧。
及时收获和加工
及时发现和治疗生病的田螺,避免疾病的扩散。
防治寄生虫
田螺寄生虫种类较多,常见的有吸虫、线虫、原虫等。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如定期更换水源、保持水质清洁卫生、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等。
防敌害生物
养殖场四周设置防护网,防止水禽等进入。进水口设置拦杂网,防止敌害生物如野杂鱼、福寿螺等进入。
每天巡田,将福寿螺及其卵捞出并集中作无害化处理。
诱捕和清理
使用浸过猪血的草把诱捕蚂蟥。
定期组织人员捡拾成螺和卵块,包括拦网、木条(竹片)、田埂边、田间稻株和杂草上的成螺和卵块。
绿色防控
在稻田周边安装太阳能杀虫灯,使用高效生物菌剂(如苏云金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等)喷洒水稻叶面,减少农药对螺的生长影响。
通过以上综合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田螺在养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疾病和寄生虫问题,确保田螺的健康生长和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