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马蛭(水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场地选择与建设
选址:选择避风向阳、排灌方便的地方建池。池四周埂高1.8米,水深1米,面积大小根据饲养量而定,一般每亩水面可放养幼蛭6~10万条。
建池:池对角设进水口和排水口,池底可放些不规则的石块或树枝,水池之中应建高出水平面20厘米的土台5~8个,每个平台1平方米左右。池埂还要设防逃沟,用砖砌成,沟宽12厘米,高8厘米,下雨时用密网栏住或在沟内撒些石灰,以防逃逸。
饲料与喂养
饲料:日常喂养的饲料以田螺、蚌、蛙为主,每周投放一次动物血液。同时,也可以补充一些植物和腐殖质,以平衡营养。
投喂管理:投喂时要保证饵料的新鲜和多样性,避免单一食物导致水蛭食欲不振。定期对饵料台进行消毒,观察水蛭的摄食情况,及时调整投喂量和种类。
水质管理
水质要求:水蛭喜欢中性或偏碱性的水体环境,pH值建议在7.0~7.5之间。定期泼洒生石灰,保持水质偏碱性,有助于水蛭快速生长和健康。
水质调节:可以使用塑料泡沫、木块、塑料管、多孔混凝土砖块等介质,为水蛭提供躲藏和栖息的环境,同时也有助于水质的改善和管理。
疾病防治
防病措施: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更换水源,避免病菌滋生。同时,注意观察水蛭的活动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如食欲不振、行动迟缓等。
收获与销售
收获:水蛭养殖到一定规格后,可以进行捕捞。捕捞方法包括手工捕捞和机械捕捞,具体方法根据养殖规模和实际情况选择。
销售:水蛭干制品泡制后中医入药,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收益。养殖的水蛭可以销售给药材市场或直接销售给医疗机构。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细致管理,可以有效地养殖马蛭,并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