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养殖乌龟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池养
建造养殖池:养殖池可以参照金钱龟的幼龟池和繁殖池的规格和方法建造。成龟池的面积可以更大,以便养殖更多的乌龟。如果成龟池较大,还可以进行鱼龟混养,在池中养一些草食性和滤食性的鱼类,以提高养殖的综合经济效益。围墙的墙基要深入地下50厘米左右,以防乌龟打洞逃跑。
缸养
准备鱼缸:缸的大小应比小乌龟大5倍以上。水量一般要保证乌龟在深水里可以淹没龟壳,在浅水里可以露出脑袋。在鱼缸中放一些沙子或石头,有利于乌龟晒背和通风,每星期进行换水,防止病菌滋生。
木盆养
稚龟培育:刚孵出的稚龟体质虚弱,前2~3天不能摄食,要先暂养在木盆或塑料盆内,2天后可以投喂少量的熟蛋黄、水蚤、蚯蚓等。数日后可投喂绞碎的鱼虾、螺蛳、蚌肉等,并逐渐掺入切碎的植物性饲料。稚龟饲养过程中,每隔3~5天换水1次,保持水质清洁,水温控制在25~30℃之间。
水库池塘养
鱼龟混养:利用现有的池塘,稍加改造,形成新的食物链,在池塘中套养鱼、龟。这种方式充分利用池塘资源,提高投饵效率,成本低,不受季节限制,风险较小。
稻田饲养
半生态养殖:把稻田稍加改造,开挖成“田”字型沟,实行“半生态养殖”。这种方式资源优势强,渔业、农业互补,值得提倡。
饲养技术要点:
饲料投喂:乌龟的食性较广,应采用多种饲料,如动物性饲料中的鱼虾、蜗牛、河蚌等和植物性饲料中的稻谷、小麦、玉米等。投喂时应根据乌龟的生长特点进行,如春季和秋季气温较低,乌龟早晚不大活动,只在中午前后摄食;夏季高温时,应多投喂含蛋白质多的饵料;秋后水温低时,应多投喂含脂肪多的饵料。饲料必须投在饵料台上,饵料台可用木盆或石棉瓦做成,面积1平方米左右。
水质调控:成龟池的水位要控制在1.0~1.2米之间,水体透明度在30—50厘米,以绿褐色的水色为最好。每隔10天换一次水,换水量为全池的1/3,高温季节每隔10~15天泼洒一次生石灰水,用量10~20kg/亩。保持水质清洁,经常加注新水,防止病菌滋生。
预防疾病:稚龟、幼龟和成龟在下池养殖前必须用浓度为20ppm高锰酸钾或1ppm万消灵进行浸洗消毒。在5月份、6月份、7月份和8月份分别用不同浓度的药物进行全池泼洒,预防疾病。饲料中还可以添加适当的抗生素或磺胺素药物,用药量按每天每公斤饲料加0.2克药物计算。
越冬管理:越冬前尽可能多地投喂蛋白质含量高的饲料,使龟体内积累贮存一定量的营养物质以利越冬。越冬池应选择阳光充足、避风、温暖的地方,底质以泥沙为好,池中央要铺有20—30厘米深的软泥,便于龟潜伏在泥中越冬。另外,池塘要曝晒2~4天,并用20ppm漂白粉清塘消毒。在进入冬眠之前,要彻底更换一次池水,让乌龟在新鲜的水体中越冬。
通过以上方式和技术要点,可以有效地进行人工养殖乌龟,提高养殖的成功率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