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种公鸡的养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选种与选育
选种时间:种公鸡的选择分三次进行,分别在雏鸡出壳时、8~10周龄、20周龄进行。
选种标准:
出雏时剔除弱雏。
8~10周龄时,选择体重较大、腿长、强健、脚趾正常、体态良好、关节无畸形的个体。
20周龄时,选择身体健壮、发育匀称、体重符合标准、雄性特征明显、外貌符合本品种特征要求的个体。
用于人工授精的公鸡,还需考虑其性欲和性反射。
选留比例:
自然交配:公母比例1∶(10~15)。
人工授精:公母比例1∶(20~30)。
饲养管理
饲喂:
1~6周龄采用自由采食,饲料要求粗蛋白18%,7~8日龄断喙,断喙前后3天添加多种维生素和维生素K。
6周龄后控制饲喂量,避免过肥。
光照管理:
1~3日龄采用24小时光照,白天关灯1~2次,每次5~10分钟。
4~9日龄光照22小时,8周龄后每天递减半小时,过渡到自然光照。
鸡群密度:
1~3日龄每平方米15~20只,4~6周龄每平方米10~15只。
选种与淘汰:
5~6周龄时对公鸡进行选种,淘汰体重过小、毛色杂、发育不良、健康状况不好的公鸡。
健康管理
疾病防治: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驱虫,保持鸡舍清洁卫生,及时隔离病鸡。
避免伤害:在1日龄或6~9日龄采用电烙铁烧灼距部,防止种公鸡在自然交配过程中抓伤母鸡。
环境控制
场地选择:选择符合无公害要求的场地进行放养,如林地、河滩、山坡、草地、荒地等。
鸡棚舍修建:建造简易鸡棚供鸡只休息和避风雨,鸡棚尺寸为宽5米、高2米,根据需要进行长度调整。
围栏修建:设立围栏,高度为1.5~2米,确保鸡群安全。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提高种公鸡的繁殖性能和受精率,从而提升整个鸡群的生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