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鲷的养殖主要有两种基础模式:
肥水养殖
通过施放生态有机肥来培育光合细菌、芽孢杆菌、螺旋藻、浮萍、水草等,同时培育水生昆虫、贝类等基础生物饵料。
整个养殖过程不投喂人工配合饲料。
投放体长7至8厘米的鱼种,经过一年至一年半的时间即可养至商品规格。
投饲养殖
这是目前的主流养殖模式。
先优选场地,构建池塘等养殖设施,然后投喂人工配合饲料。
采用这种方式,体长7至8厘米的鱼种在池塘养殖6个月左右,体重便可长至1.2斤/尾左右。
池塘选择与准备
池塘选择
池塘面积以3至5亩为宜,面积过小水质不宜掌握,易造成浮头缺氧甚至泛塘,而面积过大不宜喂养管理以及不宜准时捕捞上市。
池塘水深必需能达到1.5米以上,池埂要求不渗漏,池底平坦,底泥不超过10厘米为好。
放养前准备
放养前一周,抽干池水,平整池底,清除杂物及多余的淤泥,每亩用10至15公斤漂白粉彻底清池、消毒、除野,曝晒1至2日后即进水。
进水时进水口要安装过滤网,防止野杂鱼的进入,初次进水深度掌握在80至90厘米,有利于水温的快速提高,待鱼种下池后再逐步加深。
进水后适当施有机肥培育水质,每只池施放1至2拖拉机畜粪即可。
每只池必需配备一台3KW的增氧机。
鱼种放养
选种
彩虹鲷雌、雄在养成过程中生长速度存在一定差异,雄性彩虹鲷生长速度相对较快。
在购彩虹鲷苗种时要进行选择,特地选择雄性的彩虹鲷进行养殖,有利于提高生长速度,缩短养殖时间。
放养规格
放养规格应掌握在尾重50至100克,放养规格过小影响上市时间,放养规格过大,会增加苗种的成本,影响养殖的经济效益。
养殖管理
饲料投喂
彩虹鲷食性广,但以植物性饵料为主,用肥水养殖或以人工饵料均能获得较好养殖效果。
养殖过程中应定期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根据鱼类的生长情况和水质状况调整投喂量和投喂时间。
水质管理
彩虹鲷对水质的适应能力强,但要求水质清新、无污染。
定期更换部分水体,保持水质稳定,并使用增氧机保证水中的溶解氧充足。
疾病防治
定期检查鱼类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疾病,确保养殖过程顺利。
收获与销售
收获
根据市场需求和鱼类生长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捕捞,一般体长达到商品规格即可收获。
销售
彩虹鲷因其体色鲜艳、肉质鲜美,适合进行多种养殖方式,包括池塘养殖、网箱养殖、稻田养殖等,销售前景广阔。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进行彩虹鲷的养殖,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