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农怎么养殖

玫瑾家庭养育 · 2025-01-06 11:08:01

蟹农养殖螃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池塘条件

池塘水深常年保持在0.6—1.5米左右,最浅处10cm。

池中可造数个略高出水面的土墩,即蟹岛,岛上可移植水生植物。

池塘坡比一般在1:1.5以下,也可建造人工洞穴。

在放苗前半个月用生石灰清塘消毒,用量每亩75公斤。

移植水草

水草种类包括浮萍、满江红、水葫芦、水浮莲、轮叶黑藻、金鱼藻、苦草、水花生等。

移植时注意消毒防害,防逃设施多采用塑料薄膜或水泥板。

放苗密度

放苗密度一般控制在1500只/亩以内,规格120—150只/kg的扣蟹。

外地购回的苗种不能直接放入池中,应先在水中浸泡2—3分钟,取出入置10分钟,重复2—3次,待幼蟹逐步吸足水分和适应水温后放入池中。

投喂管理

严格实行“四定四看”的科学投饵方法,掌握“前期精、中间青、荤素搭配”的原则。

早晚各投喂1次,日投喂量一般占河蟹体重的3—4%,并以1—2小时内吃完为宜。

在放养初期,以动物性饵料为主,如新鲜活小鱼、螺蚌肉等,以后逐步增加投喂植物性的精饲料量,如小麦、玉米、豆粕等。

高温季节少投动物性饵料,多投青粗饲料,如水草、南瓜、马铃薯等。

进入养殖后期,增加植物性精饲料和动物性饵料,保证河蟹吃饱吃好。

水质控制

水深保持在0.6—0.8米,高温季节调节到1—1.2米。

勤换新水,一般7—10天换一次水,高温时每天注水10—20厘米,3天换一次水。

调节水体的酸碱度,一般掌握在PH值为7.5—8.5之间,主要采用生石灰调节。

用光合细菌来调节水质,每亩用量3—5公斤,全池泼浇,转化水体中的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

防逃设施

采用塑料薄膜或水泥板作为防逃设施,视各自情况而定。

捕捞

进入10月份,根据气温和市场行情,适时捕捞上市,主要工具是地笼。

其他管理

选择合适作养殖螃蟹的田块,土壤以黄骨五花土为最佳,pH值在6.5-7.8之间。

养殖生态环境营造,包括水源、水质、清淤、晒塘、消毒、种草等步骤。

通过以上步骤,蟹农可以有效地养殖螃蟹,提高成活率和产量。

相关推荐

(c)2008-2025 广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2720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