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养殖要合法,需遵循以下步骤和条件:
确认土地性质
基本农田:一律不得用于建养殖场。基本农田受到《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严格保护,只能用于种植粮食、油料等农作物,不得用于养殖业。
非基本农田:在符合《畜牧法》规定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用于建养殖场。根据《畜牧法》第三十七条,国家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
申请审批
备案:任何形式的养殖场都必须向当地乡镇政府进行备案。养殖场属于设施农用地,需提交一系列材料,包括设施农业用地备案申请表、农业设施建设方案、用地协议、土地流转合同以及身份明晰的身份证明材料等。
审批:若占用的耕地属于非基本农田,需符合当地土地利用规划和养殖用地要求,并获得相关手续后建造养殖场。在建造过程中要注意与河流、饮用水源和村庄等地方至少500米以上距离,远离景区和主要路段,避免与政府的其他重大开发项目冲突,并通过工程、技术等措施减少对耕作层的破坏。
遵守法规
土地用途变更:若要改变土地用途,必须进行严格的备案,且不得对永久基本农田造成影响。永久基本农田是国家重点保护的优质耕地,主要用于粮食生产,任何占用此类土地的养殖行为都是不被允许的。
环保要求:养殖场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需遵守环保法规,确保不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政策支持
养殖补贴:部分地区政府为鼓励养殖和返乡创业,提供了一定的规模养殖补贴。了解当地政策,合理利用这些政策,可以降低养殖成本。
总结来说,农田养殖要合法,首先要确认土地性质,确保不是基本农田,然后按照相关法规进行申请审批,并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遵守环保要求。了解并利用当地政策,可以帮助养殖场获得更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