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容易击穿的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过电压:
当电容器承受的电压超过其额定电压时,电场强度会超过绝缘材料的承受能力,导致击穿。过电压可能由电力设备故障、过电压保护措施不完善或操作失误等原因引起。
绝缘损坏:
电容器内部的绝缘材料可能存在缺陷,如气泡、杂质等,在电场作用下容易发生击穿。此外,电容器内部的电场分布不均匀也可能导致电场集中,使部分区域电压超过绝缘材料的承受能力,进而引发击穿。
温度过高:
电容器在运行时会产生热量,如果散热不良或工作环境温度过高,电容器内部的温度将升高,从而导致电容器被击穿。温度过高也可能由电网电压偏高、环境湿度过高、散热困难等原因引起。
老化和损耗:
随着电容器的使用时间增长,其内部的绝缘材料可能会老化或受损,降低了电容器的绝缘性能,从而增加了被击穿的风险。老化和损耗可能由长期运行、环境因素、制造工艺不良等原因引起。
内部元件击穿:
主要是由于制造工艺不良引起的,如电容器内部元件的缺陷或损坏,导致电容器无法正常工作。
对外壳绝缘损坏:
电容器高压侧引出线如果制造工艺不良,边缘不平有毛刺或严重弯折,其尖端容易产生电晕,电晕会使油分解、箱壳膨胀、油面下降而造成击穿。另外,封盖时转角处烧焊时间过长,可能使内部绝缘烧伤并产生油污和气体,导致击穿。
密封不良和漏油:
由于装配套管密封不良,潮气进入内部,使绝缘电阻降低;或因漏油使油面下降,导致极对壳放电或元件击穿。
带电荷合闸:
任何额定电压的电容器组均禁止带电荷合闸。电容器组每次重新合闸,必须在开关断开的情况下将电容器放电3分钟后才能进行,否则合闸瞬间因电容器上残留电荷而引起爆炸。
谐振过电压:
当电容器组接在变电所母线上作无功补偿时,如果电网电压中某次谐波的频率等于或接近电容器组的固有频率,可能发生谐振,导致电容器组两端的n次谐波电压升高,从而损坏电容器。
为了防止电容器击穿,应合理设计电力系统,确保电容器的额定电压与系统电压匹配,并采取必要的过电压保护措施。同时,应加强电容器的制造工艺和质量控制,确保绝缘材料的质量和电容器的封装密封性能符合要求,并定期检查和维护电容器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