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清洗的原理主要基于 空化作用,这是一种在液体中发生的物理现象。以下是超声波清洗过程的详细解释:
空化作用
超声波在液体中传播时,会产生一系列微小的气泡(称为空化核)。
当这些气泡在超声波的负压区形成并生长时,它们会在正压区迅速闭合。
气泡闭合时产生的冲击波会在周围产生极高的压力(超过1000大气压),这种压力足以破坏不溶性污物,使其分散在清洗液中。
直进流作用
超声波在液体中传播时,会引起液体的振动,产生直进流。
这种直进流能够直接作用于物体表面,将污垢剥离并带到液体表面,从而提高清洗效率。
乳化作用
超声波清洗过程中,气泡的振动和冲击波还会使油污乳化,使其更容易从物体表面分离。
化学作用
在某些情况下,超声波还会加速化学反应,如氧化还原反应,从而促进污垢的溶解和清除。当超声波与适当的清洗剂结合使用时,这种化学作用会更加明显。
热效应
空化效应产生的高温可以加速化学反应,进一步促进污垢的溶解和清除。
综上所述,超声波清洗通过空化作用、直进流作用、乳化作用、化学作用和热效应等多种机制,实现对物体表面的高效、快速、清洁的清洗效果。这种清洗方式特别适用于复杂形状、内腔和细缝的零部件,以及需要高清洁度的产品,如钟表、精密机械零件、电子元器件和电路板组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