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泥鳅怎么放养

洛森百科 · 2025-01-06 14:12:18

养殖泥鳅的放养方法分为稻田饲养法和池塘饲养法两种,具体步骤如下:

稻田饲养法

田内挖鱼溜

鱼溜可以是方形、圆形或不规则形,或开挖纵横数条沟,沟宽、深均为30-40厘米,面积占稻田面积的5-10%。

放前处理

将水放干晒田几天,再按0.1-0.2kg/m²撒细米糠,第二天按20-40kg/m²施有机肥,几天后灌水。

放养时间

鳅苗一般在插完稻秧后放养,单季稻多在第一次除草后放养,双季稻宜在第二季稻秧插完后进行放养。放养前,苗种用3%-5%的食盐水浸泡消毒10分钟。

放养密度

每亩放养规格3~4g/尾的鳅苗约2万尾,规格尽量一致,避免残食,不要混养其它鱼类。

投料

泥鳅饵料较为广泛,麦麸、豆渣、蚯蚓、豆饼以及人工配合饵料均可摄食。投喂饵料要注意营养平衡,尽量选用物美价廉、营养全面、适口性好的全价配合饲料。每亩投喂2次,日投饲量为泥鳅体重的3%~5%,视鱼的吃情况增减,投饵地点应选在鱼沟内。

水位和水质控制

水位要根据水稻和泥鳅的需要适时的调整,一般要求田面以上的实际水位要控制在5cm以上,并且要适时的加入新水,一般每半个月加一次水,这样管理既可促进水稻生长,又利于泥鳅生长。

池塘饲养法

池塘建造

池塘四周需要高出水面40厘米,池埂坡度60℃~70℃,池深80厘米~100厘米,水深保持在30厘米~50厘米。池塘周围需要以网片、塑板或瓷板做围墙,以防蛇、鼠等敌害进入养殖区。进排水口用120目网布包裹,防止泥鳅逃跑及敌害生物和野杂鱼卵、苗种进入池塘。

放养前准备

在放养泥鳅之前需要清理池塘,放水深至10厘米后,需用生石灰化浆后全池泼洒,消毒。放养前三天施基肥。

投苗种

泥鳅苗下塘时间为每年5月,投苗密度1500尾/平方米~2000尾/平方米。在苗种投入的过程中应注意放养前先进行试水,检查水体毒性是否消除。

饲养管理

泥鳅苗体长小于2厘米时可以根据水况,适量追肥。追肥可用经过发酵的猪、牛、鸡、人粪等农家肥,每早晚各泼洒一次。等到泥鳅达到2厘米之后,加深水位,到50厘米,培肥水质,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泥鳅的养殖水质非常重要,除了每周需要换水一到两次之外,还需要勤施肥,保持水色呈黄绿色。

其他注意事项

消毒:在放养前,泥鳅苗种需要进行消毒处理,通常使用3%-5%的食盐水浸浴3-5分钟,以消除体表寄生虫和病原菌。

饲料:泥鳅为杂食性动物,天然饵料包括小型甲壳类、水生昆虫、螺蛳、蚯蚓、动物内脏、藻类、米糠、豆渣等。投喂时应做到定时、定量、定质、定位。

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清洁和适当的水深,定期更换水,保持水色为黄绿色,透明度在15-25厘米之间。在高温季节,可以增加换水频率,并适当增加水深以降低水温。

通过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有效提高泥鳅的养殖成功率和经济效益。

相关推荐

(c)2008-2025 广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2720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