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和黄鱼的养殖方法如下:
池塘养殖
池塘条件
选择靠近水源、水质清新、排灌方便、电力配套、交通便利的地方。
池塘形状以东西长、南北宽的长方形池塘为好,长宽比例为2∶1为宜。
淤泥不超过10厘米,池底平坦,排水口端底部挖出比四周低20~30厘米、面积为40~50平方米的洼坑,便于成鱼捕捞。
配备增氧、投饵、抽水等机电设备。
设置进排水管道
进水口用密网包紧,防止野杂鱼等敌害生物进入池塘。
出水口用120目密网制作的2.5米以上的网袋裹住,滤掉水体中的野杂鱼及蛙卵和其他敌害生物,排水口也套上60目的尼龙网。
消毒与肥水
冬季晒塘,苗种投放前15~20天按池塘养鱼的要求,清除塘边杂草,每亩用生石灰150~200千克或漂白粉7.5~10千克,溶解化浆后全塘泼洒,杀灭塘中野杂鱼和病原体生物。
苗种投放前7~10天,注水50厘米,按每亩200千克左右施放经过发酵消毒好的有机肥,待池塘水体中大量繁殖浮游动物后再投放苗种。
放养苗种水质不能过肥,池塘水体透明度在30厘米为宜。
鱼种放养与品种搭配
选择规格较大、整齐、色泽鲜艳、棘无残缺、活泼、健壮的鱼种。
在4月中旬到5月上旬,每亩放规格为16~20克/尾的大规格鱼种尾。鱼种放养入池前用5%的食盐水浸洗5~10分钟,杀灭体表细菌,提高苗种成活率。
在5月中下旬,搭配放养10~12尾/千克的鲢鱼200尾、8~10尾/千克的鳙鱼20尾。
饲料投喂
泥鳅食性杂,浮游动植物、微生物、有机碎屑等都是它喜欢的食物。
投喂的饵料种类有米糠、豆饼、麸皮、豆渣、蚕蛹粉、蚯蚓及食品加工废弃物等。
肥料有人畜禽粪、农作物禾秆堆肥等。
如水温高于30℃或低于10℃时,投饵量应减少。
一般饲养8~10个月可以捕获,高产的每亩可达250~400千克。每尾体长15厘米左右,体重10~15克达到商品规格。
稻田养殖
稻田选择
养殖泥鳅的稻田以弱酸性、少泥沙、保水性好、降雨时不溢水的稻田为佳。
稻田四周要高筑田埂,进排水口要设二道网,以防泥鳅逃逸。
同时在田中或四角挖些集鱼坑,便于日后捕捞。
放养与管理
于早稻或中稻插秧活蔸后放入苗种,一般每亩放养4~5万尾。
放鳅前,追施有机肥料,以培养水中浮游动植物。
为了获得泥鳅高产,应每口或隔日投喂一定的人工饵料,饵料种类可以农副产品为主,搭配少量鱼粉、蚕蛹粉即可。
后期可在集鱼坑多投喂一些饵料,利于集中捕捞。
网箱养殖
网箱养殖模式
选择向阳避风的湖泊、水库,在水质良好、无污染的地区。
网箱的面积可大可少,根据养殖环境制作。
饲养时在网箱内铺一层肥泥,网箱的高度要高于水面30-40公分,防止泥鳅跳逃。
喂食以人工饵料为主,放养的种苗一定要选择能摄食人工饵料的。
注意事项
水质控制
泥鳅的理想水质为PH值在6.5-8.0,溶解氧量在5-10mg/L之间。
养殖水体要清澈、流通,不可以太浑浊和太脏。
定期清洗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