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水处理根据处理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三个级别:
一级处理
也称为污水物理处理。
通过简单的沉淀、过滤或适当的曝气,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调整pH值及减轻污水的腐化程度。
常用方法包括筛滤法、重力沉淀法、浮选和预曝气法等。
处理后的废水一般不能达到排放标准,只能作为预处理,以减轻后续处理单元的负荷。
二级处理
污水经一级处理后,再经过具有活性污泥的曝气池及沉淀池的处理,使污水进一步净化。
二级处理的主要任务是大幅度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物,BOD去除率为80%~90%。
常用方法包括活性污泥法、厌氧消化、生物膜处理法等。
经过二级处理的污水一般可以达到排放标准,但可能仍含有部分悬浮物和微生物不能分解的有机物。
三级处理(深度处理)
污水经二级处理后,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的其他污染成分,如磷、氮、难降解有机物、病原体等。
三级处理属于深度处理,常用化学法(如化学氧化、化学沉淀)、物理化学法(如吸附、离子交换、膜分离技术)等方法。
三级处理旨在提高水质的稳定性,使废水达到更高的排放标准或满足特定用途(如补充工业用水和城市供水)。
总结:
废水处理系统通过一级、二级和三级处理,逐步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最终达到排放标准或满足特定用途。一级处理主要去除悬浮物,二级处理主要去除有机物,三级处理则进一步去除特定污染物,确保水质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