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养殖的喂料方法如下:
饲料投喂原则
坚持勤投、少投,“少量多餐”的原则。傍晚和清晨多投,白天少投;对虾大量蜕皮时减少甚至停止投喂,1天后再适当增加。
天气晴好、风和日丽时多投,连续阴雨、天气闷热时少投或不投。水质良好、池水溶解氧含量高、生长正常、无病害时多投,水质变坏或不好、池水溶解氧含量低、生长缓慢时少投。
池塘内争食生物较多时多投,饵料生物较多时少投。水温超过33℃以上或水温低于18℃以下时少投或不投。强风暴雨来临时不投。养殖对虾出现病害或健康状况差时不投或少投。对虾生长前期少投,养殖中后期多投。不投喂腐败变质饲料和劣质饲料。
饲料投喂量
根据对虾尾数、平均体重、体长及日摄食率,计算出每日理论投饲量,再根据摄食情况、天气状况,确定当日投喂量。投饲后,继续观察对虾摄食情况,对投饲量进行调整。
常规配合饲料日投喂率为3%~5%,鲜杂鱼日投喂率为7%~10%。
配合饲料的投喂方法
放苗后的初期,通常日投喂4次,以后随着对虾增长,投饲料量加大,调整每日投喂次数,下午以后的投喂量约占全天投喂量的60%左右。养成初期,对虾活动范围小,应全池均匀投喂。随着对虾的生长,可选择对虾经常聚集处投喂。
观察与调整
学会看料台,养殖初期快结束时,需要开始巡塘用料台观察对虾状况,根据对虾的颜色、身体、肠道等状况调整投喂量。在养殖的过程中,拉起料台查看剩余的饲料量,并观察虾的肠道。如果虾的肠道饱满,有所用饲料的颜色,那就证明虾的状态良好。
通过观察对虾在料台上的摄食速度来推算吃料量。一般来说,南美白对虾体长在2-7cm/尾时,应该在1-1.5小时内摄食完毕为宜;体长在7cm/尾以上时,应控制在1小时内摄食完毕为宜。如果投喂后0.5-1小时发现饲料全部吃完,则表示投喂量不足。
水质与天气调整
每日测量水温、溶解氧、pH值、透明度、池水盐度等水质要素。经常检测池内浮游生物种类及数量变化,有条件者可检测氨、氮等其他水质要素的变化。每5~10天测量一次对虾生长情况。可测量对虾体长,也可测量体重,每次测量尾数应大于50尾。定期估测池内对虾尾数,室外大型养虾池,可用旋网在池内多点打网取样测定。
根据天气、水温情况调整,天气良好,水温在28-32℃条件下可以适当多投饲料;当水温在34℃以上或18℃以下,或昼夜水温差5℃以上时,要少投或不投料。
饲料品质
配合饲料质量和安全卫生应符合SC2002和NY5072的规定。选择质量好的名牌对虾饲料,最好选择水中稳定性好、全熟化沉性颗粒虾料。
拌料技巧
拌料时,并不是加水越多越好,一般不要超过饲料量的25%为宜。饲料在水中浸泡时间过长,容易变得松软,不利于摄食。
其他注意事项
饲料中可以添加复合蛋白小肽含量 > 60%的产品,以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饵料系数,缩短养殖周期。
投喂饲料要分散,少喂勤投,以保证饲料的味道。对虾饲料中添加诱食剂有利于对虾的觅食。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科学、合理地对虾进行投喂,保证对虾健康生长,同时提高饲料利用率和养殖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