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鹌鹑苗子的方法如下:
保温
鹌鹑苗对温度非常敏感,育雏时头2天应保持35-38度,之后逐渐降至34-35度,保持一星期后逐步降低到正常水平,育雏器内温度和室温相同时即可脱温。室内温度保持在20-24度为宜。
温度控制不仅仅依靠温度计,更主要的是观察雏鹑的状态,看鹑施温。同时,还应该注意天气变化,冬季稍高些,夏季稍低些;阴雨天稍高些,晴天稍低些;晚上稍高些,白天稍低些。
通风与湿度
通风的目的是排出舍内有害气体,换新鲜空气。只要育雏室温度能保证,空气越流通越好。
育雏的前阶段(1周龄),相对湿度保持在60%-65%,以人不感到干燥为宜。稍后(2周龄)由于体温增加,呼吸量及排粪量增加,育雏室内容易潮湿,因而要及时清除粪便,相对湿度55%-60%为宜。
饮水
雏鹑经过长途运输或在孵化器内呆的时间过长,曾丧失不少水分,应及时供给温水,使雏鹑恢复精神,否则会使雏鹑绒毛发脆,影响健康。长时间不供水,会使雏鹑遇水暴饮,甚至弄湿羽毛,引起受闵,产生拉稀。
第一天0.01%的高锰酸钾水,连饮三天,以后每周饮高锰酸钾水一次。如经长途运输,第一天宜饮用5%葡萄糖水溶液。
喂料
雏鹑生长发育迅速,所需饲料营养要求高。雏鹑如在24小时出齐,则16小时开食,如在15-18小时出齐,则一般要求在24小时内开食。
开食时可先喂少量的蛋黄或奶粉,以后用配合饲料饲喂,让其自由采食。饲料不能太粗,1-10日龄以米粒大小为宜,洒料要薄厚适中,太薄采食困难易大批饿死,太厚又容易迷眼而造成瞎眼,厚度以0.5cm为宜,面积不能太大,洒料要远离饮水器。
光照
光照是育雏的重要条件之一,在1-7日龄应昼夜光照,亮度为白炽灯每平方米4瓦,7天后每天光照时间为16小时即可。
鹌鹑放养密度每平方米宜为:1-7日龄120只,8-14日龄100只,15-21日龄80只,22-30日龄50只。每天打扫雏舍、清除粪便、更换垫物、清洁饮水器,以防污染,并供足饮水,夏季要通风良好。
卫生与防疫
进雏前彻底消毒,高锰酸钾、甲醛密闭熏蒸24小时。每立方米甲醛28毫升,高锰酸钾14克。育雏室必须提前五天试温生火,室内温度达到要求温度。
饲料不能太粗,1-10日龄以米粒大小为宜,洒料要薄厚适中,太薄采食困难易大批饿死,太厚又容易迷眼而造成瞎眼,厚度以0.5cm为宜,面积不能太大,洒料要远离饮水器。
饮水:1-7日龄饮凉开水,水温37℃,1日龄0.01%高锰酸钾水自由饮用一天,除杀肠道菌外,因鸟类喜红色,亦可吸引雏鹑自由饮用,饮水器型号越小越不易湿毛。2-3日龄每天饮青霉素1次,每次用量为1000只幼鹑80万单位青霉素8支。
注射疫苗
鹌鹑雏鸟体质弱,在养殖时要及时注射疫苗。温度:鹌鹑雏鸟在孵化后3天温度控制在36-37℃,4-10天32-35℃,之后每周下降2℃,直到适应常温环境。
在养殖鹌鹑时,还是需要根据当地疾病的流行选择合适的疫苗接种,但是不能同一天接种两种疫苗。
通过以上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