浔鱼(通常指的是鲈鱼)的养殖方法分为淡水养殖和海水养殖两种。以下是详细的养殖步骤和注意事项:
淡水养殖
地塘建造
选择水源丰富、水质清新无污染的地方建池。
每口池塘面积5~8亩,呈长方形,南北走向较好。
池底平坦,砂泥底质,池岸牢固,池深2米。
池底要埋设进、排水管道。
配备1~2台1.5KW的增氧机,养殖场要有发电备用机组。
清淤消毒
临放养时要做好池塘清淤消毒,可在放苗前一周每亩用50公斤生石灰或5~10公斤漂白粉干池泼洒消毒。
施肥培养饵料
放苗前要施肥培养池水的基础饵料,使池水呈油绿色或茶褐色为宜。
苗种放养
淡水苗种从海区捕捞的鲈苗(体长1.5~2厘米),要经过淡化处理。
海水养殖
池塘条件
池塘面积以3300~6600平方米为宜,水深2米以上,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有较好的进排水设施,交通方便。
放养前需干池清淤、平整护坡,每公顷用生石灰750~1050公斤,保持池水10~20厘米,浸浆泼洒。
7天后加水至1米深,可一次施用二铵75公斤/公顷,两天后池水变为油绿色即可放养。
注意事项
水质管理
保持水质清洁无污染,溶解氧含量应维持在5毫克/升以上,pH值控制在7.5左右。
水温方面,鲟鱼最适宜的生长水温为20至28摄氏度,夏季高温时需要搭建遮阳棚以避免太阳直射导致水温过高。
透明度对于鲟鱼养殖同样重要,初期需保证至少50厘米的透明度,成年后可降至30厘米左右。
饲料管理
投喂策略包括投饲率和投饲频率,随着鲟鱼规格的增大,其投饲率逐渐降低。
饲料可用人工配合颗粒料,主要原料有鱼粉、酵母、血粉、小麦、玉米、蚕蛹等。
疾病防控
鲟鱼病害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需掌握相应的防治方法。
例如,车轮虫病可以用5%的食盐水或者是15%-25%浓度的福尔马林溶液浸泡1小时左右,然后流水饲养疗效不错。
日常管理
安排专人守护,坚持早中晚巡箱检查,观察鱼的活动状况以及摄食情况。
每天投喂4~6次,具体投喂量应适量,及时捞出未吃完的食物。
通过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有效提高浔鱼的养殖成功率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