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养殖雏鸡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温度控制
雏鸡刚出生时体温较低,需要人工保温,一般要10天左右才能达到正常体温。
30天的小鸡羽毛长满后,可以不再需要保温。
雏鸡对温度要求较高,1-2日龄时育雏室温度为34-35℃,3-7日龄为32-34℃,第2周为30-28℃,第3周为28-26℃,之后逐渐降至常温。
环境湿度
雏鸡对湿度要求较为严格,第1周相对湿度在70%-75%,第2周下降到60%,第3周以后尽量保持在55%-60%。
湿度过大容易诱发球虫病,湿度过小会使雏鸡呼吸加快,影响发育。
饮水与开食
雏鸡进入育雏室后,休息半小时至1小时,便可喂水,水温以32℃左右为宜。
头2天可饮用稀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有利于消炎、杀菌,预防雏鸡白痢。
开食前先喂0.01%的高锰酸钾水,然后喂淡蔗糖水,最后喂小鸡料。
饲料与喂养
雏鸡消化力差,必须喂给容易消化、营养全面的饲料。
喂料时要定时定量,一般以喂八成饱为宜,避免过饱引起消化不良。
随着雏鸡的生长,饲料可以逐渐变得更为浓稠,以锻炼其消化系统。
分群与巡查
雏鸡应分群饲养,强弱雏鸡和病雏要分开,避免弱雏被挤伤。
经常巡查鸡群,观察饲料的适口性和投喂量,及时发现并处理疾病和意外情况。
卫生与防疫
保持鸡舍的清洁和干燥,定期清理鸡粪,避免潮湿环境。
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及时为雏鸡接种疫苗,注意观察雏鸡的精神状态和食欲。
光照与活动
雏鸡需要充足的阳光,每天光照时间应在20小时以上,有助于增加温度和食欲。
适当的活动可以增强体质和预防疾病,但要注意避免鸡舍过于拥挤。
断喙与密度控制
根据雏鸡的生长情况,及时进行断喙处理,防止啄食恶癖。
饲养密度要适中,随着日龄的增加逐步减少,避免密度过大影响雏鸡生长。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细致照顾和科学喂养,可以提高雏鸡的成活率,使其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