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耳的养殖方法有以下几种:
野外采集与种植
选取十年以上即将淘汰的苜蓿草地中土表肥沃的地段,土表杂草占百分之十五左右。
将采集的野生地木耳切成3厘米的小片,一端埋入选好地块杂草根际附近的土中2厘米,每平方米种植50穴,播后盖一层过筛的、从易生长地木耳的老苜蓿地表刮取的表土。过筛前,应将选择的地表土3份与1份彻底腐熟的羊粪均匀混合。种植后每天用背负式喷雾器喷水3次,然后用割下的野草进行覆盖,使种植地表既能保持一定的湿度,又能人为造成一定的散射光线。每天中午喷2次。
人工种植方法
在春末选取杂草含量为10%‑30%的肥沃土地。
挑选生长状态良好的野生地耳切割成3cm大小的片状。
将切好的片状地耳一端埋入土壤中1cm,每平米种植30‑60穴。
取地表土进行过筛,按每5份土中加入1份干羊粪进行均匀搅拌混合,然后对地耳进行覆盖1cm。
每平米喷施含硒浓度为1g/L的富硒肥300ml‑500ml。
每天喷水2次,连续3天。
然后覆盖3cm稻草每天喷水一次保持稻草湿度在30%。
50天后可用夹子进行采收。
种子繁殖
8-9月,果实由青变褐,就可采收全草,晒干抖出种子,除去灰渣备用。
9-10月播种。把地翻挖,软细整乎,开133厘米宽的厢,按行距23.3-26.6厘米,窝距约16.6厘米开窝,窝深不超过3.3厘米,窝大底平,每亩用种子150克,与火灰和人畜粪水充分拌匀,撤在窝里。
塑料袋地栽黑木耳
以木屑、秸杆为原料,利用塑料袋盛装,每袋装0.5千克干料,经过灭菌、接种、养菌,摆在田间大地、果园林下出耳。
工艺流程包括原种培养基配制—装瓶—灭菌—接种(母种)—培养—原种—栽培袋培养基配制—装袋—灭菌—接种(原种)—培养划口—出耳管理。
建议
选择种植地:选择肥沃、杂草较少的地块,确保土壤透气性和保水性。
土壤处理:种植前将土壤翻耕、整平,并拌入适量的有机肥料。
种植密度:根据种植方法和地耳的生长习性,合理控制种植密度,避免过密导致生长不良。
水分管理:保持土壤湿润,定期喷水,特别是在生长初期和高温季节。
病虫害防治:注意观察地耳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问题。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选择合适的地耳养殖方式,并进行科学的管理,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