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鲈怎么养殖的

芥末堆看教育 · 2025-01-06 18:30:26

海鲈鱼的养殖主要包括池塘条件、苗种放养、饵料投喂、水质调节、病害防治等几个关键步骤。以下是详细的养殖方法:

池塘条件

位置与结构:选择水源丰富、水质清新无污染的地方建立池塘。池塘面积一般推荐在3300-6600平方米(约5-10亩),水深至少2米,南北走向较佳,以利于光照和通风。

底部与排水:池底应平坦,最好是沙泥底质,池岸要坚固。池底需埋设进排水管道,确保良好的水流循环。

设施配备:每个池塘应配备1-2台1.5千瓦的增氧机,以维持足够的溶解氧水平。养殖场还应有备用发电机组,以防停电。

水质管理

水源与清洁:使用无污染的水源,水质要求清新,溶氧量充足。

消毒与净化:在放苗前10-15天,每亩使用50-100公斤生石灰或5-10公斤漂白粉进行池塘消毒。定期监测水质,控制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的浓度,必要时使用生物制剂进行水质净化。

水温与盐度:鲈鱼适应的水温范围广泛,但在14℃以上生长最佳。对于海鲈,养殖水体的盐度应控制在5‰以下,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生长速度。

鱼苗选择与放养

鱼苗质量:选择健康、活力强、无特定细菌病毒的鱼苗。海捕苗种需经过适当的淡化处理,以适应淡水环境。

放养密度:合理的放养密度是提高成活率和产量的关键。一般建议每亩放养1000-1500尾10厘米左右的鱼苗,以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同时避免过度拥挤引发疾病。

饲料与投喂

饲料类型:鲈鱼主要以低值杂鱼为食,也可以辅以人工配合饲料。随着鱼体的增长,逐渐从鱼浆过渡到切块或颗粒饲料。

投喂方法:每天投喂两次,分别在上午7-9时和下午4-6时,日投喂量约为鱼体重量的5%。要坚持驯食的习惯,在塘中搭一投饵桥,每次投饵前敲击饵桥或拨响塘水,使鱼群游来抢食。

病害防治

氨氮中毒:高温天气,水中的氨氮高,甚至产生亚硝酸盐,致使鲈鱼缺氧中毒死亡。主要症状:鱼群全塘狂游不安,上下乱窜,鳍条充血,鳃丝暗红。防治方法:立即注入新水、放出老水,注水时注意用木板把水挡散,以免直接冲起塘底污物加速鱼的死亡;每亩施放沸石粉3-5千克,中和水中氨氮。

肠炎病:病鱼食欲低,腹部膨胀,肛门红肿,轻压有黄色粘液流出。预防措施是不要投喂变质的水杂鱼。治疗方法:按每100千克鱼糜拌入500克“克毒丹”和“乳酸菌”连续投喂5-7天。

烂鳃病:此病易暴发流行,死亡率高。主要症状:鱼体色发黑,尤以头部为甚,游动缓慢,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呼吸困难,食欲减退,鳃部粘液增多,鳃丝肿胀,末端糜烂,体消瘦,离群,最后致死。治疗方法:每100千克鱼每天用复方新诺明6-8克、“克毒丹”4-6克混合拌饵连续投喂5-7天。

车轮虫、斜管虫和聚缩虫病:多发生在鱼仔中间培育阶段,虫体附着在鱼的体表和鳃丝。症状为鱼体消瘦,体色变黑,口端糜烂。一年四季均有发病。预防上多采用大量换水,改良水质。治疗用0.7-1克/米3的硫酸铜及硫酸亚铁合剂(5:2)全塘均匀泼洒,或用0.5-1克/米3的二氧化氯消毒剂全塘泼洒。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进行海鲈鱼的养殖,提高养殖效益和成功率。

相关推荐

(c)2008-2025 广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2720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