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山羊的养殖主要包括放牧饲养与补饲、养殖场建设、饲料管理、日常管理和疾病防治等方面。以下是具体的养殖方法:
放牧饲养与补饲
放牧:放牧是毛用山羊、绒毛山羊、普通地方品种山羊以及大部分毛皮山羊的基本饲养方式。在我国北方草原牧区,山羊终年放牧,仅在大雪封地或母羊产羔前后补饲草料。放牧山羊应单独组群,不要与绵羊混群放牧,羊群大小根据草场大小而定,可由数十只到数百只。牧地狭小时,组群应小,还可以采用牵牧或拴牧的方法;在农区、半农区可充分利用茬子地、隙地、渠道旁实行季节性放牧。放牧山羊体内营养供给,因受季节的影响有很大的波动性。冬春季节正是母羊处于妊娠后期跟泌乳前期,生长羊处于快速生长时期,营养需要量达到高峰。羊群这时普遍缺乏能量蛋白质、磷和维生素A,其中又以需补能量为最迫切。而此时又是牧草处于枯黄营养下降时期,再加之羊群长距离游走觅食以及为保持体温而增加了能量,从而又加速了蛋白质不足现象的出现。放牧应选择牧草好,并做到“四稳”,即出入圈门稳、放牧稳、归牧稳、饮水喂料稳。严防拥挤造成流产。每日保证饮水,饮水时间以午后2时为宜,防饮空肚水和卧盘水。每隔10天喂一次盐,每只羊10克。要先饮水后喂盐。防止先喂盐后饮水过量而造成“水顶胎”发生流产。
补饲:一般从11月份起直至次年接上吃草为止。成年羊每天每只给予鲜草4~6千克,冬天给予干草1~1.25千克,在饲料中增添少许精料,有的用草架投草,任羊拣食,可避免羊脚践踏,减少损失。
养殖场建设
养殖场的选址与规划直接关系到山羊的健康与生长发育。理想的养殖场应地势高燥、排水良好、通风向阳,且水源充足、水质优良、电力供应稳定。羊舍应根据山羊的数量与养殖规模合理设计,保证每只羊有足够的活动空间。一般来说,种公羊每只占地1.5 - 2平方米,成年母羊每只占地1 - 1.5平方米,羔羊每只占地0.5 - 1平方米。羊舍内部要设有食槽、水槽、休息区与运动区等功能分区,食槽与水槽应方便清洁与消毒,避免山羊采食与饮水时受到污染。同时,羊舍的墙壁与地面要坚固耐用、保暖隔热,夏季能有效防暑降温,冬季能防寒保暖。在羊舍周围,还应设置一定面积的运动场,让山羊有充足的运动空间,增强体质与免疫力。运动场要铺设沙质土壤或防滑垫料,防止山羊滑倒受伤,并设置遮阳棚与饮水设施,以满足山羊在运动过程中的需求。
饲料管理
山羊是草食性动物,其饲料来源广泛,包括各类牧草、农作物秸秆、青贮饲料、精饲料等。合理搭配山羊的日粮,确保其营养均衡摄入,是保证山羊健康生长与高产的关键。在青绿饲料方面,可种植紫花苜蓿、黑麦草、三叶草等优质牧草,这些牧草富含蛋白质、维生素与矿物质,适口性好,是山羊喜爱的食物。同时,可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如玉米秸秆、小麦秸秆等,但要注意对秸秆进行青贮或氨化处理,以提高其消化率与营养价值。青贮饲料可在密封无氧的条件下保存青绿饲料的营养成分,且具有酸香气味,能增进山羊的食欲。
日常管理
饮水:饮水要清洁,冬天喂给温水,水中经常放入食盐少许,增加羊的食欲。成年羊每天给水1.5~3千克,夏天棚内放有水盆,任羊自饮。羊喜欢喝流水,有条件的地方,最好让羊喝清洁的流水。
羊舍清洁与保暖:经常保持羊舍清洁、温暖,做到冬暖夏凉,注意通风保暖,保持凉爽。冬天为了保持温度,可少撤换垫草。
增加运动:经常篦刷皮毛,促进羊体健康。逢晴朗天气,放羊出圈,在场地上活动,晒晒太阳。并注意修削蹄壳,使羊行动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