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蘑菇怎么养殖

图灵教育 · 2025-01-06 19:44:41

菇类真菌的养殖方法可以分为熟料栽培和生料栽培两种,以下是具体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熟料栽培

菌棒制作与排放

将培养好的菌袋脱袋后横排或竖排放入畦中,菌棒间间隔2~3厘米,填以肥土。

每平方米排放30个菌棒,排放完后,再覆土3厘米左右。

如果土壤太干,可稍喷水,然后盖上事先用5%来苏尔液浸泡过的聚乙烯塑料薄膜。

环境控制

保持栽培房内空气相对湿度在85%~90%,温度调节至16~22℃。

室外或大棚应有遮阳措施,避免强光照射。

一周后,菌丝恢复生长并连结成块,每天掀开塑料薄膜喷水,同时增加通风,以刺激菌丝体纽结,形成菇蕾。

出菇管理

菇蕾破土后,在管理上以通风、增湿为主。

经10余天精心管理,子实体迅速长大,约七成熟,即应及时采收。

生料栽培

培养料准备

配方一:棉籽壳或落地废棉100公斤、生石灰2~3公斤(有的再加0.1%的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含水量60%~65%。

配方二:棉籽壳100公斤、磷肥2公斤、尿素0.5公斤、石灰2公斤、水160公斤。

配方三:玉米芯(粉碎)100公斤、尿素1公斤、石灰2公斤、水150~160公斤。

养料堆制

主要成分是家畜粪便、麦草、麸皮、稻草、玉米杆等。

一般在七月份左右开始进行养料的堆制,每隔3-4天翻一次堆,半个月后进行接种。

消毒杀菌

养料堆制完成后,将菇房进行一次彻底的消毒杀菌。

将养料搬入菇房中,在菇床上铺好,然后关闭门窗,将室内温度调高到60℃左右,维持3小时,再将温度调低到50℃左右,维持一周。

接种覆土

将养料在菇床上整平,每株间的间隔大概是10cm左右。

接种之后保持养料的湿度,并增加菇房的通透性,最后将细肥土均匀覆盖在养料上面。

出菇管理

保持养料的湿度,在出菇初期湿度一般是在70%,后期慢慢恢复到80%-90%。

浇水时遵循少量勤浇的原则,避免水分过多影响植株生长。

注意事项

温度控制

不同的蘑菇生长阶段需要不同的温度,前期菌丝生长需要18~20℃,后期子实体生长需要12~16℃。

温度过高会导致菌丝变老,子实体容易开伞,4度以下不再生长。

湿度控制

蘑菇生长需要大量水分,培养基料水分大概在60%左右,空气湿度70%左右。

环境干燥会导致蘑菇失水,环境湿度太大会导致空气不流通。

光照管理

蘑菇的菌丝和子实体均可在无光环境下生长,但无光条件下子实体生长缓慢且较小,容易形成畸形菇。

过强的光照会导致菌柄生长不良,以微弱的散射光环境为宜。

通风管理

菇房内要留有窗户或卷帘,增强通透性,避免环境过于潮湿。

在出菇期间,增加通风量,保持空气流通,有助于子实体的正常生长。

通过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有效地进行菇类真菌的养殖。选择合适的菌种和培养基,控制好温度、湿度和光照,定期进行消毒和通风管理,是提高菇类真菌养殖成功率的关键。

相关推荐

(c)2008-2025 广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2720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