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鹅的日常养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选择合适的饲料
幼鹅阶段:应选择高蛋白、易消化的饲料,如专门的鹅苗饲料或鱼粉、豆粕等。
成年鹅阶段:逐渐过渡到成年鹅饲料,确保营养成分满足生长需求。
饲料质量: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饲料,避免劣质饲料,并定期检查饲料是否受潮、发霉或变质。
合理控制饲料量
幼鹅:饲料量应逐渐增加,以满足其快速生长的需求。
成年鹅:根据体重和活动量进行调整,避免过度喂食导致肥胖。
保持水源的清洁
提供流动的水源,如河流、池塘等,或使用水桶、水池等容器,定期更换水源,保持水质清洁。
合理安排饲养密度
根据养殖场地大小、通风条件、饲养管理水平和饲料质量等因素调整饲养密度,确保大白鹅有足够的空间和舒适的环境。
做好疾病防控
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驱虫,保持养殖场卫生和通风,避免疾病传播。
选择鹅苗
从管理正规、品种纯正且无传染病的种鹅场预定鹅苗,并进行必要的疫苗防疫。
饲养规模
根据养殖户的资金、草料、市场销售等情况确定饲养规模,肉鹅和种鹅的饲养数量需合理搭配。
鹅舍修建
鹅舍应建在地势高燥、平坦或缓坡地带,南向或东南向,土质以透水性好的沙壤或土壤为宜,周围用竹篱笆或粗网围护饲养。
雏鹅开食
雏鹅进舍后应先饮水,然后喂食切碎的小鹅专用饲料、嫩黑麦草、苦荬菜等,逐渐过渡到自由采食。
饲喂管理
雏鹅阶段日喂6次,白天喂4次,晚上喂2次,逐渐增加粗饲料的比例,育雏期精料和牧草的比例为1:2。
分群管理
随着鹅体长大,逐渐调整饲养密度,每平方米养雏鹅数量从20只减少到15只,最终可大圈饲养,但每群不超过200只。
日常管理
每天扫除鹅舍,清洗饲料槽和水槽,每隔5—7天更换水源,保持环境清洁。
保温防湿
雏鹅阶段对温湿度要求高,第一周温度保持在27度左右,逐渐降低至20度左右,湿度控制在65%左右。
合理调教
培养母鹅在产蛋箱中产蛋的习惯,减少人工拾蛋成本,避免鹅四处产蛋导致丢失。
控制抱窝
及时隔离抱窝的母鹅,放在光照充足、凉爽的地方饲养,减少抱窝对产蛋量的影响。
休产期管理
鹅的产蛋期一般一年有7个月左右,产蛋期在春冬两季,应注意休产期管理,保持鹅舍环境干净、干燥。
通过以上这些日常管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白鹅的养殖效果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