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鱼池青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池塘建设
种蛙池:面积4-10平方米,池高0.8米,水深0.1-0.15米,水陆面积比3:1,设有栖息石穴,池底铺鹅卵石,湿度保持80%。
孵化池:面积1平方米,池高0.5米,水深15-20厘米,水质清新,pH6-8,含充足氧气,可用长椭圆形大脸盆代替。
蝌蚪池:面积3-8平方米,池高0.8米,水深3-10厘米,pH6-7,水陆比2:1,需遮光饲养,每池饲养一群同样规格的蝌蚪。
幼蛙池:面积4-6平方米,池高0.8米,水深10-15厘米,水陆比2:1,池内铺设3-5厘米的小石子,筑有石穴,水质好,pH值6-7.5。
种蛙放养
选择身体强壮、无伤残、无疾病的种蛙,一般在9-10月份放养,密度为10-12只/平方米,雌雄比例1:1。
繁殖与孵化
将建好的产卵池、孵化池进行消毒,注入清水,通过调节水位和光照调节水温。青蛙进入产卵池后2-16小时产卵,具体产卵时间取决于青蛙成熟度和气温。
饲养技术
蝌蚪培育:关键在分级饲养和优质多样化饲料。蝌蚪池需遮光,饲料可包括浮游生物、水生植物、昆虫等。
幼蛙饲养:幼蛙池内铺设小石子,筑有石穴,水质要求高,pH值6-7.5。饲料逐渐从鲜活诱饵过渡到人工配合饲料,增加动物性饲料的比例。
成蛙饲养:成蛙摄食量大,生长速度快,需增加高蛋白、高繁殖率的活饵,如蝇蛆、蚯蚓、红虫等。在活饵不足时,可搭配混合饲料。
水质管理
定期检测水质,调节pH值、溶解氧含量等指标,定期更换水,保持水质清洁和稳定。使用EM复合菌可净化水质,降低死亡率,提高成活率。
疾病防治
注意观察青蛙的活动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疾病。保持环境清洁,定期消毒养殖池,避免疾病的发生。
环境控制
温度保持在20-30度,避免低于10度或高于32度。湿度保持湿润,避免长时间光照。使用加热棒和潜水泵,确保水温恒定和水质清洁。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养殖鱼池青蛙,提高养殖成功率和青蛙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