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蚂蟥(水蛭)的步骤如下:
养殖环境准备
选择避风向阳、排灌方便的地方建池。池四周埂高1.8米,水深1米,面积大小根据饲养量而定,一般每亩水面可放养幼蛭6~10万条。
池对角设进水口和排水口,池底铺设石块或不规则的石块以便于水蛭产卵和栖息。同时,需建设防逃沟和土台,以提供水蛭栖息和遮荫的空间。
种苗选择
种蛭的来源包括购买、自繁和野外捕捉。人工养殖以金钱蛭为宜,因其生长能力强、产卵高、体型大、产量稳定、繁殖力高。
种苗的投放时间应控制在春季,以早春投放为宜,这样可以在当年10月左右加工、长成和出售。
投种放养
在开始养殖时,一般以天然捕捉为主,也可以向有关单位购买。在孵化阶段,应尽量避免在平台上走动,以免踩破卵茧。
投饵管理
金钱蛭主要取食螺类、蚯蚓等无脊椎动物及哺乳动物的血液。人工饵养天然饲料以来源广泛的螺蛳为主,辅以蚯蚓、昆虫的幼虫等,人工饲料主要是各种动物血。
螺蛳可以一次性投放,即在养殖池内放养一定数量的螺蛳(每亩25千克左右),让其自然繁殖,供蚂蟥自由取食。动物血每星期喂一次,对蚂蟥的迅速生长有显著的作用。
水质调节
水质是水蛭生存的重要条件,一般要求水体pH值在6-8之间,肥水透明度在20-30厘米。饲养过程中要经常换水,尤其是在高温季节,更要保证水质清新,并有一定的溶氧量。
温度控制
水蛭对水温的要求较为严格,水温宜保持15~30℃以下。在夏季高温时,要注意适当换水降温,并在池塘旁边种植一些遮阴植物。
越冬管理
入冬后,气温降到10℃以下,蚂蟥停止摄食,钻入土中或树叶下冬眠。早春放养的蚂蟥一般都已长成成体,可加工出售。捕捞时,先将水排完,然后用网捞起,选个体大、生长健壮的留种,每亩应留种15~20千克,集中投入育种池中越冬。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养殖蚂蟥,并确保其健康生长和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