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大棚怎么养殖

星星讲知识 · 2025-01-06 21:49:08

杨梅大棚栽培是一种有效的技术,可以减轻气候条件对杨梅生产的影响,促进提早成熟和提高果实收获率。以下是杨梅大棚栽培的关键步骤和要点:

建园位置和选择

选择年均温15℃以上、背风向阳、光照充足、土层深厚、肥沃、排灌良好的平地或缓坡地建园。

坡度较陡的山地不宜用于大棚栽培。

品种选择

选择早熟、易结果、成熟早、品质优良的品种,如小叶细蒂、乌梅等本地优良品种。

每栋大棚内应配置1株授粉树。

大棚构造

在平地或缓坡地园地上搭建钢架连栋大棚,棚架呈条状形,棚高4.5米(离树冠顶部1.0米以上),肩高3.5米,每栋宽8米。

选用0.065~0.12mm厚的无滴防尘抗老化的聚乙烯薄膜,12月下旬盖膜,果实采收后2~3天内揭膜。

温湿度管理

白天棚内温度不超过30℃,夜间不低于2℃。

1-2月尽量少月温度超过30℃,开膜通风降温。

4月中旬至5月初卷起边膜,保留顶膜。当棚外最低气温连续3天超过10℃以上时,打开顶膜通风降温。

初期湿度可以适当偏高,但后期大棚内的空气湿度不能超过75%,土壤田间最大持水量不能超过60%。若遇湿度过高,要及时通风降湿。

土肥水管理

园地覆盖地膜、秸秆、稻草等材料。

施肥应遵循“少氮、控磷、增钾”的原则,一般在杨梅果实采收后7天内,在树冠滴水线处挖深30~40cm,宽20~30cm的环状沟,每株施入杨梅专用缓释肥0.5~1kg。

在少雨年份,棚内需及时灌水防旱,保证果实生长发育对水分的要求。

授粉与疏果

2月上旬开始初花,待盛花时,采棚内雄花枝,手持雄花枝或雄花枝缚在小竹上,在各株雌花上抖动一下即可完成授粉。

当幼果果径达0.5厘米大小时,开始人工疏果,硬核期疏果结束。

病虫害防治

定期检查大棚内的病虫害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使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减少病虫害对杨梅产量的影响。

采后技术

果实采收后,及时清理大棚内的杂物,保持环境清洁。

对采摘后的杨梅进行适当的包装和储存,延长保鲜期和市场供应时间。

通过以上步骤和要点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杨梅大棚栽培的成功率和产量,为种植户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关推荐

(c)2008-2025 广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2720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