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小鸡的养殖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鸡窝准备
鸡窝要有合适的高度,防止小鸡跳出来,弯曲或圆形最佳,深角不适合饲养小鸡。
鸡窝里需要垫一些东西,如松木丸或刨花,深度约5厘米,不要用锯末和报纸。
加热和保温
使用加热灯为雏鸡提供温暖,防止它们被同伴啄食,同时确保加热灯稳定,附近无易燃物。
根据日龄调整温度,1—3日龄40—35℃,4—5日龄34—33℃,6—8日龄33—32℃,9—12日龄32—30℃,13—20日龄30—28℃,20日龄后可生活在常温。
保持鸡舍内空气新鲜,特别是冬季要处理好保温和通风的关系。
饮水
提供充足的水,使用金属容器,避免塑料容器破裂和泄漏。
雏鸡到家后,先给它们提供水,等一个小时左右再喂食,并确保水始终保持清洁。
喂食
初期喂食小米、玉米面、煮熟蛋黄等,加温开水调合,并适量添加青菜。
雏鸡开食后,逐渐过渡到雏鸡混合料,每日喂4—5次,少喂勤添。
饲料要新鲜、营养丰富、易消化,颗粒大小适中。
环境控制
保持适宜的湿度,控制在65%—70%之间,避免湿度过高或过低。
适时开水,即在出壳后15—24小时内,并连续2—3天饮用5—8%的糖水。
适时开食,即在出壳后24小时左右,最迟不得超过36小时,饲料要新鲜、营养丰富。
光照和运动
一周龄内的雏鸡可全日24小时光照,并在每次喂饲前后各活动10—20分钟。
一周以后,晴天可自然光照,但中午炎热时节应收回遮光休息2—3小时。
疾病防治
每天清扫鸡舍,勤换垫料,及时清除粪便并进行严格消毒。
滴鼻接种鸡疫免,弱毒疫苗接种,定期注射防霍乱和球虫白痢疫苗。
分群和巡查
及时分群,将强弱雏鸡和病雏分开饲养。
经常巡查鸡群,观察饲料适口性、投喂量、雏鸡饮食、活动和粪便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疾病和意外情况。
通过以上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早期小鸡的成活率,促进它们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