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带养殖的处理过程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选苗与暂养
选择健壮、大小均匀、色泽鲜亮的海带幼苗,出库时间需当地海区水温稳定在19度以下。
幼苗应暂养在风浪小、水色清、流水畅的海区,以减少病害的发生。
分苗与养成
分苗即将生长在附苗器上的幼苗剔下来,再夹到苗绳上,进行平养、垂养或垂平轮养等方式的养成。
养成初期,深挂分苗,北方海区初挂深度为80-120cm;二三类海区可先密挂暂养再分养,也可深挂分苗。
养成中期,调节水层,北方海区水层调节在50-80cm;疏散苗绳,移筏子,叠挂改单挂,垂养改平养;倒置,使海带轮流受光。
切尖与施肥
切去海带叶片1/4以上的尖端,提高海带质量和产量,防止病烂,减轻架子负荷。
施肥以氮肥为主,挂袋施肥、泼肥、浸肥等方式,注意合理安排施肥量,确保肥效。
日常管理与安全检查
整理筏子、添加浮力更换吊绳等日常管理工作,确保海上安全系数。
经常检查浮绠、桩绠的磨损情况,养殖架的牢固性,以及海带是否有缠绕等,确保养殖过程安全。
水质控制
淡水养殖海带需进行水质处理,如添加海水盐度调整盐度,使用曝气设备增加水中的溶解氧。
海水养殖时,适宜的水层深度和光照强度对海带的生长有重要影响,需根据具体情况调节水层和光照。
运输与暂养
湿法运输适用于近距离运输,用海水浸透的海草遮盖幼苗,防止干燥和相互挤压。
浸水法适用于长距离运输,将幼苗置于盛有海水的大箱中,保持适当的水温和氧气供应。
孢子放散与育苗
室内培育种海带,控制培育水温在8~14℃,光照强度在30~60μmolm-2s-1,培育45~50天至孢子囊表皮破裂。
采孢子后,将种海带放入育苗池中,控制水温和光照,放散游孢子,进行育苗。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进行海带养殖,确保海带健康生长和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