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养殖饲料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切短促长膘
稻草、甘薯藤、青草、干草、青菜、秸秆等需要切短后饲喂家畜。喂牛的稻草切成23厘米,喂猪的青菜切成12厘米,甘薯藤制成1厘米左右。切短的目的是减少咀嚼时能量消耗和饲料浪费,同时达到“寸草切三刀,无料也上膘”的饲喂效果。
粉碎助消化
粮食(籽粒)、甘薯、木薯等作饲料必须粉碎磨细再喂,以助消化。粉碎的粗细程度应根据饲料及畜禽的种类而定。猪、牛的饲料可粉碎成中等或较粗颗粒的12毫米;鸡料则应磨成粒粉。甘薯、木薯可先切成片晒干后再粉碎,甘薯也可打浆饲喂。
浸泡使软化
玉米、麦类、高粱、豆饼等饲料最好喂前先用淡盐沸水浸泡一段时间,使之软化后再喂。浸泡可以节省饲料,易于消化,且畜禽喜食。一般料、水比为1∶2,浸泡时间随季节及饲料种类而定,夏季天气炎热浸泡时间宜短,以防饲料腐烂变质。
蒸煮调口味
蚕豆、豌豆和大豆类籽粒饲料可用蒸煮的方法加工调制。蒸煮可以破坏大豆中的抗胰蛋白酶,增强适口性,提高消化率和营养价值。蒸煮时间一般为50分钟左右。
焙炒酥香甜
焙炒主要是给小猪补料的一种加工调制精料的方法。籽粒饲料经过130-150℃短时间的高温熔炉后,部分淀粉转变成糊精,提高淀粉利用率,消除有害杂菌,使饲料香甜可口,酥脆增食欲。
物理加工法
包括饲料的切断与粉碎、制成颗粒、揉碎等。这些方法能减少咀嚼能量消耗,增加饲料与消化液的接触面积,提高消化率,且便于机械化饲养。
化学加工法
包括秸秆碱化、秸秆氨化等。这些方法通过化学处理提高饲料的消化率和营养价值,例如,碱化处理可以使粗饲料变软化,提高采食量。
生物加工法
主要通过微生物(细菌或真菌)将粗纤维分解,产生糖和菌体蛋白,提高饲料的利用率。这种方法虽在生产中较少使用,但具有很大的潜力。
全自动饲料粉碎机组
集粉碎、混合、输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能快速、均匀地将各种饲料原料粉碎至适宜粒度,并可根据需要添加其他成分进行混合,满足不同动物对饲料的需求。
青贮饲料加工
将切碎的新鲜贮料通过微生物厌氧发酵和化学作用,在密闭无氧条件下制成适口性好、消化率高和营养丰富的饲料。青贮饲料的加工技术包括贮前准备、适时刈割、水分调节等步骤。
这些加工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原料和养殖需求进行选择和组合,以达到最佳的饲养效果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