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蚯蚓的养殖方法如下:
饲料的调制和发酵
蚯蚓的饲料来源广泛,包括无毒的有机物质如畜禽粪便、植物器官、果皮、蔗渣、烂水果等。这些有机废物必须经过发酵腐熟后才能作为饲料。
发酵前,畜禽粪便需要洒水捣碎,农作物秸杆和稻草则需切成适当长度并浇水拌均匀,然后堆制。堆料要求松散,含水量在50-60%之间,堆积高度约1米。
饲料堆积后需用塑料布覆盖,以保温保湿。经过3-4天的堆制,温度可上升至50-60℃,半个月左右翻堆一次,并添加水分,反复三、四次翻堆腐熟后即可使用。
养殖容器和方法
箱筐养殖:可以使用竹、荆条、藤条、木材、塑料等材料制作箱筐,箱内装入松软园土或园土掺锯末,放养蚯蚓,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池养:在室内或室外利用闲置地方建池,池底垫上松土,池内可放置饲料,注意排水和通气。
盆养:适合养殖某些种类的蚯蚓,如赤子爱胜蚓,饲料不超过盆深的3/4,注意保持温度和湿度。
缸养:在缸底钻孔用于排水,铺上饲养土。
养殖床养:在地面上铺饲养土做成养殖床,四周设水沟,既排水又防护。
箱和筐养:利用包装箱、纸箱或塑料箱等,箱底和侧面有排水、通气孔。
沟槽养殖:在背风遮荫处开挖沟槽,沟底铺饲养土,覆盖防雨材料,适合大规模养殖。
箱式立体养殖:利用立体养殖箱,适合爱胜属蚯蚓,如赤子爱胜蚓等。
环境控制
蚯蚓养殖适宜温度为20-27℃,湿度保持在70%-80%,每天进行通风3-4次。
养殖容器应放置在阴暗、凉爽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饲料投喂
蚯蚓是杂食性动物,需要投喂多种营养物质,碳氮比例应调整在20-30之间。
饲料可以是充分发酵后的有机废物,如各种牲畜粪便和秸杆等。
疾病防治
定期检查蚯蚓的健康状况,及时清除残渣废物,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卫生。
收获
当蚯蚓长到商品规格后,可以捕捉较大的蚯蚓进行收获。收获时避免损伤蚯蚓,可将它们置于湿润的环境中,以便恢复体力。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养殖紫蚯蚓。需要注意的是,养殖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湿度,保持环境清洁,定期翻堆饲料,以确保蚯蚓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