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巨罗非鱼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养殖环境
池塘选择:选择水源充足、水质好、无污染的场所建设养殖池。池塘面积不宜过大,一般为2-5亩,便于管理。
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清澈,定期检测水质,确保水中氨氮、亚硝酸盐等含量符合标准。水质可通过定期换水和生物制剂进行调节。
水深控制:水深控制在1.5-2米之间,有利于罗非鱼的生长和活动。
养殖品种和放养密度
品种选择:选择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市场需求大的罗非鱼品种,如奥尼罗非鱼、莫桑比克罗非鱼等。
放养密度:根据池塘条件、水质管理等因素确定合适的放养密度。罗非鱼一般每亩可放养1000-2000尾,具体放养密度需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饲料管理
饲料选择:选用优质罗非鱼饲料,以保证罗非鱼的健康生长。建议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全价配合饲料。
喂养方法:根据罗非鱼的生长阶段和饮食习惯,合理安排喂养次数和喂养量。在罗非鱼生长的早期阶段,每天喂养2-3次,随着鱼体的生长,喂养量逐渐增加。同时,可以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矿物质和维生素,以满足罗非鱼的生长需求。
疾病防治
预防为主:在育种过程中,应注意疾病的预防。定期检查水质,确保水质的稳定性和适宜性;合理安排育种密度,避免因育种密度过高而引起的疾病;喂养优质饲料,增强罗非鱼的抵抗力。
常见病治疗:在育种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细菌性肠炎、肝胆综合征等疾病。对于这些常见疾病,应尽快发现并及时治疗。可选择氟苯尼考、强霉素等高效、低毒的渔药进行预防和治疗。
其他注意事项
巡塘:每天早晨黎明时和夜间各巡塘一次,观察水色变化和鱼的动态,以定施肥、投饵的数量以及是否要加水、用药等。巡塘时要根据池中各种生物的状态判断池水的溶氧情况,如池水呈白色或呈粉红色,说明池水溶氧不足,必须马上加新水。如果发现鱼严重浮头,日出后仍不见好转,就要马上打开增氧机,同时加注新水进行抢救,特别严重时还应大量泼洒增氧灵,进行抢救尽量减少损失。巡塘时还要注意鱼病的情况,如果有些鱼群,身体发黑,在池边缓慢游动,要马上捕出检查,确定什么病,采用必要的防治措施,如有寄生虫则用杀虫灵或敌百虫1ppm溶液进行泼药治疗,鱼浮头时,要少排水或停止投饵和施肥,巡塘时应随时消灭有害虫、害鸟和蛙卵、蝌蚪、杂草、脏物等。
水质调节:养殖罗非鱼要注意水质调节,每隔15-20天高温季节10-15天注水一次,使池水保持在2米以上。在成鱼养殖过程中,每天下午和清晨各开增氧机一次,每次2-3小时左右,在高温季节中午也要开增氧机1-2小时,来消耗掉池水底部的耗氧物质,从而减少缺氧情况的发生。
分塘:对于鱼群密度较大和鱼大小规格不同的鱼塘,要及时分塘,稀疏鱼群密度。并把不同规格的鱼分池饲养,从而减少病害的发生。
食场消毒:夏季高温季节,应定期消毒食场,因每天在固定地点投喂会有残饵续积,容易造成污染,所以要每周对投饵范围内的食场进行消毒,并对整个鱼池池水定期消毒,以防发生鱼病,做好防洪、防逃和防止野鸬鹚等水鸟的危害。
日常记录:每天巡塘和饲养管理情况应建立日记,以便于总结经验教训,及时调整养殖措施。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细致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巨罗非鱼的养殖成功率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