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鲷鱼怎么养殖

哇哇百科课堂 · 2025-01-07 04:34:43

真鲷鱼的养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前期准备

选择合适的养殖区域,并进行清淤消毒。养殖区域应选择底质较硬的泥沙底、沙底或砾石底,水质良好、无污染且易于管理。面积通常在10-30亩之间,水深2米以上,换水能力达到30以上,且周围无污染源,交通便利。

1月份排干余水,封闸晾晒。2月底至3月初对养殖区进行清淤,深度约10厘米,然后用漂白粉对养殖区进行全面消毒,亩用量25-30千克。

放养鱼苗

准备好繁殖基础饵料,并放养鱼苗。前期投喂基础饵料,后期需加大食量,投喂杂鱼虾等肉类。饵料品种和数量要丰富,对鱼苗前期的生长有很好的帮助。

4月初向池塘放苗,鱼苗规格约70克/尾,亩放苗量在580-620尾之间。放苗后第三天开始少量投饵,并观察鱼苗活动情况和成活率。

鱼苗哺育

初孵仔鱼需进行特别的哺育,通常采用塑料袋充氧运送,装袋密度根据鱼体大小、气温高低、运送时间长短及尼龙袋体积而定。初孵仔鱼10-15万尾/袋,0.3-0.6厘米时,4-5厘米时150-500尾/袋。

哺育方法参照淡水鱼类夏花发塘,以施肥培养基础生物饵料与投喂豆浆相结合。豆浆需经过滤,前5天用80目筛绢过滤,5-7天用40目,7-12天用20目,10天后可带渣投喂,投喂量约一斤黄豆/亩。随着鱼苗生长,水位逐步加高,每隔2-3天换水10-20厘米,保持水质清爽。

鱼种哺育

稚幼鱼从2-3厘米哺育到10厘米的幼鱼。可采用室内外人工哺育或自然海区采捕的自然鱼种。单养时,养殖池2-5亩,每亩放2-3厘米稚幼鱼6000尾,经四个月饲养可达8-18厘米,体重50-100克,成活率约85%,亩产约300千克。成鱼池套养时,亩放10-15厘米幼鱼400-500尾,4-5个月饲养,亩产50千克。

其他管理

水质管理:放养鱼苗初期,由于投饵量少,水质较稳定,尽量少换水。中后期随着水温升高,换水量加大。后期由于投喂量加大,代谢产物增多,每亩使用过氧化钙水质改良剂7千克,以改良水质环境。

病害防治:投喂优质饵料,定期投喂药饵,每次纳水用1克/米³的漂白粉泼洒,以控制鱼病发生。

收获

根据市场需求和养殖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收获成鱼。收获方法可以是捕捞或干塘。

以上步骤涵盖了真鲷鱼养殖的整个过程,从前期准备到收获,每个环节都需要细致的管理和关注。

相关推荐

(c)2008-2025 广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2720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