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鸡是一种生态养殖方式,旨在改善水稻田间生态环境,提高水稻抗病能力和培肥地力,同时增加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养殖步骤和注意事项:
品种选择
选择本地鸡种,因为本地鸡适应性好,抗病能力强,市场受欢迎。
育雏及放雏
育雏宜早不宜迟,一般在放雏时以体重达到500克为最佳,最低不少于200克。每公顷稻田以放养300只鸡为宜。
在放雏前,要搭建好鸡的寄宿棚,圈好围网,面积要大于10平方米,棚内要架起木板或网,方便小鸡休息,防止鼠害。
放鸡时间一般在水稻有效分蘖终止时,垄系栽培水稻进入湿润灌溉始期是放入鸡雏的最佳时间。
放鸡及管理
放鸡前要将在家强化培育的个体重200克以上、身体健壮的鸡雏分箱装好,避免挤压,运至寄宿棚。放入小鸡前要将在寄宿棚四周留出20~30平方米面积,用围网圈好,早期的几日内,小鸡要在棚内外及围网内熟悉和适应环境。待其适应后,将小面积围网打开,让其自由出入到田间觅食。
鸡放入田间初期要定时饲喂少量饲料,使鸡在去田间觅食后能及时返回寄宿棚。饲喂时要设置口令信号,尤其在傍晚时要用信号召集小鸡回巢,关好寄宿棚门,防止野生动物危害小鸡。
适时收获
当水稻进入灌浆期、稻穗下垂、小鸡开始取食稻粒时,及时收回田内小鸡。
防鼠害
使用4厘米×4厘米网眼、150厘米宽的拦鸡网,每2~3米设一立柱,均匀地围于稻田四周,防止鸡外逃。
其他管理
稻田养鸡可以利用稻田中的昆虫、草和残留的稻谷为食,减少了对农药的依赖,同时鸡粪可以作为有机肥料,肥田效果显著。
通过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实现稻田鸡的生态养殖,既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又增加了养殖的经济效益,同时还有助于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