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养殖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场地选择
选择环境僻静、空气洁净的山地放养场地,最好地势平坦、不积水,并有树林或果园。
确保场地远离住宅区、工矿区和主干道,避免噪音和污染。
搭建棚舍
在放养区选择背风向阳的平地,搭建简易鸡舍或塑料大棚。
棚舍要求保温、挡风、遮雨、不积水,宽度一般4-5米,长度7-9米,中间高度1.7-1.8米,两侧高0.8-0.9米。
覆盖层由外向内分别为油毡、稻草、塑料薄膜,支架需用铁丝拉牢以防暴风雨。
放养规模和季节
放养规模以每群1200-1500只为宜,规模太大不便管理,规模太小则效益低。
放养密度以每亩山地50只左右为宜,采用全进全出制。
放养适宜季度为晚春至中秋,其他时间气温低,虫草减少,不适合放养。
放养方法
3-4周龄前与普通育雏一样,脱温后转移到山上放养。
每日上午进行上山引导训练,一人吹哨开道并抛散颗粒料,另一人用竹竿驱赶,直到全部上山。
每日中午在山上吹哨补饲一次,饲养员应坚持在棚舍及时赶走提前归舍的鸡,并控制鸡群活动范围。
傍晚用同样方法进行归舍训导,每日归舍后要进行最后一次补饲,形成条件反射。如此训练5-7天,鸡群即可建立条件反射。
牧草种植
选择根部发达、耐贫瘠的牧草品种,如紫花苜蓿、大麦草、箭筈豌豆等。
种植方法与平时在平地上差不多,需要进行土地翻整和施底肥。
播种时间根据当地温度气候决定,一般江南提前培育,江北地区延迟栽培。
其他注意事项
山地鸡养殖应选择适合山地环境的鸡品种,避免对树木造成损害。
鸡舍和围栏的搭建要符合实际条件,确保鸡群安全。
雏鸡饲养管理要精细,确保脱温后适应山地环境。
生态鸡的养殖技术要点包括合理饲养、疾病防治和适时出栏等。
通过以上步骤和方法,可以在山地环境中成功进行养殖,获得良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