蛏子怎么人工养殖

五角星教育 · 2025-01-07 05:50:59

蛏子的人工养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人工催产

选择性成熟的亲蛏在冷刺激、阴干或埕地干露加流水条件下进行催产。

流水刺激通常在夜间进行,流速接近海区退潮的速度。

亲蛏养殖区的海水盐度应与催产用水相接近。

亲蛏开始产卵后要继续流水。

受精卵孵化

受精卵孵化需要一定的生态条件,最佳生态条件为温度20℃~25℃,pH7.0~8.5。

适盐范围随亲蛏来源不同而异,来自低盐区的亲蛏,受精卵孵化最低盐度为8~12;来自高盐区,其最低盐度为15~30。

浮游幼虫期的培养

饵料:浮游幼虫的饵料有牟勒氏角刺藻、角刺藻、三角褶指藻、叉鞭金藻、绿光等鞭金藻、扁藻以及商品饵料啤酒酵母等。投喂单胞藻密度为5万个/毫升~10万个/毫升。

水温:幼虫培育适温范围在17℃~32℃之间,其中以25℃~27℃最佳。

选种与选地

选择健康、合适的蛏苗进行养殖,避免选择淡水浸过的蛏苗和隔夜的蛏苗。

外涂养殖一般选在中潮区下层至低潮区,潮流顺畅且没有太大风浪的地方。

池塘养殖时,蛏子一般都在沙层下面30公分的地方,最适合生长的温度在3-32度,比较喜欢弱碱性水体。

处理与消毒

养殖前需要对蛏子进行消毒,有效消灭池塘中的小鱼和小虾,防止它们吃掉蛏子的幼苗。

养殖场地需要经过翻涂、耙土、平埕等处理,确保底质干净且适合蛏子生长。

其他管理

养殖期间需做好补苗、平整涂面、耘苗等管理工作。

注意自然灾害和生物敌害的预防工作,及时将淤泥移到别的地方,防止蛏子被烫死。

在繁殖期要防止台风暴雨,并及时驱逐鱼害和病害。

收获

蛏子养殖从放养开始到起捕结束,短则6-7个月,长则15-16个月。

收围塘养殖时,一般在3到4月开始放养,每亩放养70到100公斤蛏苗。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实现蛏子的人工养殖,并提高其成活率和产量。

相关推荐

(c)2008-2025 广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2720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