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蛋鹅的养殖主要包括饲料选择、饲养管理、环境控制以及疾病防治等方面。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养殖技巧:
饲料选择
选择适口性好、新鲜且质量优良的饲料,避免发霉变质的饲料。
合理搭配饲料原料,如谷物、蔬菜、鱼粉、虾皮等,以满足鹅的营养需求并提高产蛋率。
可以采用特定的饲料配方,例如:
玉米45%、豆饼19%、麸皮15%、米糠15%、骨粉3.2%、酵母粉2%、食盐0.5%、维诺蛋禽高维0.1%、维诺霉清多矿0.1%、维诺复合益生菌0.1%。
玉米61.3%、豆粕23%、菜粕11.7%、鱼粉1%、酸氢钙1.3%、贝壳粉1.1%、食盐0.3%、维诺蛋禽高维0.1%、维诺霉清多矿0.1%、维诺复合益生菌0.1%。
饲养管理
产蛋期母鹅行动迟缓,放牧时只宜跟随走,不可急赶。
及时收集种蛋,特别是在初产阶段,防止产野外蛋与水中蛋。
鹅舍应提供足够的空间和舒适的休息环境,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饲料应定时定量,先粗后精,每天喂3次,每次喂料量根据鹅的大小和种类进行调整。
环境控制
鹅舍内外运动场应保持清洁,定期消毒。
提供充足的饮用水,保持水质清洁。
光照时间每天不应少于13小时,产蛋高峰期应保持15~16小时光照。
适宜的环境温度为16-20度,避免高温对鹅的影响。
疾病防治
定期对鹅群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疾病。
保持鹅舍通风良好,避免有害气体聚集。
饲料中可添加适量维生素和矿物质,增强鹅的免疫力。
其他管理
公母配比要合理,一般比例为1:4至1:5,以保证高受精率。
产蛋期鹅的饲养密度应适中,每平方米2.5-3只。
人工辅助交配可以提高受精率,特别是在母鹅产蛋时。
留好公鹅,避免频繁编群,减少骚扰。
通过以上这些方法,可以有效提高下蛋鹅的产蛋率和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