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淡水调水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经常加注新水
定期向池塘内注入新水,以改善池塘环境,保持良好的水质。春季浅层注水和秋季深层注水有助于提高水温和延长鱼类生长期。
加水时间和量应根据池水的肥度、鱼的浮头和池水位的变化灵活控制。一般每10~15天加水1次,每次20~30cm,但在鱼类生长旺季,每5~7天注水1次,每次10~20cm。
适时适量进行追肥
使用腐熟的有机肥,促进浮游植物的繁殖,通过光合作用增加溶解氧,吸收氨氮,减少对水产品的危害。追肥量应以少量多次为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定期搅动底泥
在晴天中午搅动池底污泥,打破池水的热成层,使上层富氧及时偿还底层的氧债,提高池底水温和溶解氧。同时,促进有机质的分解,释放沉积物吸收的养分和微量元素,恢复池塘上下层养分的分布平衡。
科学加水
加水时间应选择在清晨或阴天,避免在酷热、高温、阴雨闷热天加水,以减少对鱼虾的应激。
注入的水必须是清新无污染,溶氧充足,且温差不宜过大。一般苗池温差不超过2°C,总池温差不超过5°C。加水时应将注入的新水沿着池水的上层水平线冲入,促使上层水搅动,起到增氧作用。
控制水质参数
调节池水pH值和保持水中二氧化碳数量的均衡,使水体保持适当的碱度和硬度,有利于鱼类生长。
使用生物制剂
通过使用底改产品、光合细菌、硝化细菌等生物产品,有效保持水质清新,抑制有害生物滋生。
日常维护
加强日常的池塘维护,定期使用EM菌、乳酸菌等,加快水体有益菌的生长繁殖,分解水体有机质,保持水质稳定。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地调节淡水养殖池塘的水质,为养殖动物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