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马铃薯秧苗的方法如下:
轮作换茬 :防止连作,与茄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避免和马铃薯相邻种植。培育无病壮苗:
育苗土必须严格选用没有种植过茄科作物的土壤,提倡用营养钵、营养袋、穴盘等培育无病壮苗。
加强田间管理
施足基肥,实行配方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
定植后要及时防除杂草,根据不同品种结果习性,合理整枝、摘心、打杈,减少养分消耗,促进主茎的生长。
合理密植,根据不同品种生育期长短、结果习性,采用不同的密植方式,如双秆整枝的每亩栽2000株左右,单秆整枝的每亩栽2500~3500株,合理密植,可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田间湿度,减轻病害的发生。
追肥
幼苗期和现蕾初期结合浇水进行追肥,特别是显蕾初期,正是地下块茎开始进入迅速膨大期,也是马铃薯需肥、需水的临界期。每亩可追施硫酸钾复合肥20公斤~30公斤,也可根据基肥使用情况和幼苗长势,分次使用,促进块茎膨大。
防治病虫害
注意防治二十八星瓢虫和地下害虫。如果发现有少量瓢虫为害时应立即喷洒1500倍~2000倍高效氯氟氰菊酯药液进行防治;地下害虫防治,应在打垄时,每亩撒施3000克~4000克辛硫磷颗粒剂进行防治。
中耕除草:
苗期要做好中耕除草工作,因为马铃薯幼苗出土后抵抗能力较弱,杂草会影响它正常的生长发育,所以除草一定要及时,此外在使用除草剂时要注意浓度以及温度避免对幼苗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中耕除草还能够提高地温,疏松土壤,减少土壤板结,增强土壤中有益菌的活性,为根系生长提供良好条件。
补充营养:
现蕾期前以追施氮肥为主,促进生长但不可过量,结合浇水也可以追施平衡肥,此时要注意,追肥要离根系10ml左右避免烧根,为结薯打好基础,为器官分化生长提供营养。
适时放苗:
在公历3月5日前后,当马铃薯苗破土出苗在3厘米以上时,要及时在破土处的地膜上划一个4-5厘米的口子,使马铃薯苗露出地膜,并同时在地膜破口处放少许细土壤盖住地膜的破口,以防地膜内过高温度的气流灼伤马铃薯幼苗。
病害预防:
早熟马铃薯易感晚疫病,在3月下旬如遇连阴雨,应及时进行马铃薯病害预防,这个时期如天气晴朗,则必须在4月5日时进行一次防治,这样晚疫病就很少会发生。防治药剂常用甲霜灵锰锌、瑞毒霉、代森锰锌、百菌清、硫酸铜,防治时任选一种药剂,如需第二次防治时可再另换一种喷施。
收获:
在4月中、下旬的结薯期内,随时可早采收上市。在汉中平川地区,早熟品种在5月5日前后,中晚熟品种在5月底前后,茎叶由绿变黄并逐渐枯萎,马铃薯生长完全成熟,这时应及时选择土壤适当干爽时的晴天进行收获。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养殖马铃薯秧苗,确保其健康生长和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