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青豆虫(豆天蛾幼虫)可以参考以下技术要点:
放养时期
根据田间调查,豆无蛾幼虫多在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发生,到8月底至9月初陆续入土越冬。
放养适期提前有利于幼虫取食生长,增大个体虫重。过早放养可能因豆叶尚未充分展开而影响幼虫发育,过晚放养则可能因幼虫发育到不了5龄而导致产量下降。
综合分析,7月下旬至8月初大豆结荚初期放养为宜,早的可提前到7月上中旬。此时大豆叶片生长旺盛,豆叶已充分展开,有利于幼虫生长。
大豆品种的选择
选择具有植株高大、生长旺盛、叶片多而大的无限结荚习性的大豆品种,以提供尽可能多的豆叶食料,增加养虫量,提高单位面积的幼虫产量。
根据大豆长势掌握养虫量
长势好、枝叶茂盛的豆田,可适当多养,反之则减少放养量。
每平方米放养1-2龄幼虫10-15头为宜,避免因放养过多导致食料缺乏,影响虫体发育和经济效益。
场地选择
挑选有充足光照、通风优良、排水方便的地方,确保场地周围没有污染源,以保证豆虫的生长环境。
饲料管理
豆虫的主要饲料是豆叶、豆荚等豆类植物,要确保饲料新鲜充足,避免发霉变质。
根据豆虫的生长阶段和产卵情况,合理调整饲料的种类和数量。
饲养环境
保持适宜的饲养环境,包括温度、湿度和通风,保持豆虫生长环境的稳定和舒适。
定期清理饲养场地,减少疾病的发生。
疫病防治
定期进行疫病防治,包括疫苗接种、药物治疗等。
观察豆虫的生长情况和健康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治疗。
生殖技术
掌握种虫的挑选、交配、产卵等环节,合理安排生殖时间和数量,避免过度生殖导致资源浪费。
采收与加工
当豆虫长到一定大小并开始产卵时,可以进行采收。采收后及时对豆虫和豆荚进行加工处理,以保持其经济价值。
通过以上技术要点,可以有效养殖青豆虫,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