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虾的养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池塘准备
选择地点:选择水源相对独立、养殖密度较小的区域,以减少病原的交叉感染。土质以壤土为好,不漏水,水质要好,不能含有农药特别是杀虫剂污染。
池塘建设:池塘面积以4-10亩为宜,深1-1.5米,坡比1:12.5。池底平坦,底质以壤土为好,池坡土质较硬,池塘保水性好,水位易调控。水源充沛,水质无污染。根据高灌低排的格局,建好进排水渠,做到灌得进,排得出。
清塘消毒:放养前20-30天,排干池水,清除过多淤泥,整修池埂,每亩用生石灰75公斤或漂白粉、漂白粉精等药物,彻底清池消毒。
水质管理
水质调节:保持水质稳定,水色为绿藻或硅藻形成的黄绿色或黄褐色,PH值控制在7.8-8.5之间。定期使用有机肥和光合细菌调节水质,促进生长。
增氧设施:建造蓄水池,设置完善的增氧设施,配备充气管道,实行立体式增氧。
虾苗放养
放养时间:夏季放养模式,以放养当年孵化的第一批稚虾为主,放养时光在7月中下旬,稚虾规格为0.8厘米以上。
放养密度:每亩放养3万-4万尾。
虾苗选择:选择健康、规格整齐的虾苗,避免畸形、死亡或活力不强的个体。
投喂管理
幼虾阶段:以轮虫、枝角类、桡足类以及水生昆虫幼体等为食。
成虾阶段:兼食动物性饲料、植物性饲料。投喂量应根据虾的生长阶段和摄食情况灵活调整,遵循“勤投少喂”的原则。
日常管理
巡池检查:每天巡池,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防逃防病:汛期强化检查,严防逃虾。做好病害防治和敌害清除工作。
消毒:定期使用噬菌蛭弧菌等减少致病菌数量,预防细菌感染。
收获
收获时间:根据虾的生长情况,一般在养殖6-8个月后收获。
收获方法:采用网捕或地笼捕捞等方式进行收获。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进行海水虾的养殖。在整个养殖过程中,细心管理和科学投喂是关键,要保持水质稳定、环境清洁,并定期进行疾病防治和敌害清除,以确保养殖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