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鲶鱼时,正确的喂养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选择优良鱼种
保持水质良好,在鱼池消毒完毕放养鱼苗前一周开始培肥水质。
水面可种植水浮莲,起到遮阴、防逃及调节水质的作用。
注意勤注新水及时增氧,有条件的可安装增氧机。
使用沼渣作鱼池基肥,每平方米鱼池投放沼渣250克左右。
放养鱼苗应无伤、无病、体健活泼,鱼种规格应在3厘米以上,大小尽量一致。
科学投喂饵料
刚孵出的鱼苗靠自身的卵黄为营养,2天后开始投喂熟蛋黄或小型枝角类和桡足类浮游生物。
随着鱼体生长,可投喂水蚤、蚊幼虫、水蚯蚓、蝇蛆及各种小家鱼苗,或喂蚕蛹粉、猪血、人工幼苗配合饲料等。
投喂量以下次投饵前池中略有剩饵为宜,避免因投喂不足导致鱼苗间互相残食。
日投饵量应控制在鱼体总重量的5~8%左右,每隔1周或半个月调整1次投喂量。
合理投喂方法
实行分点投喂,撒饵均匀,少量多餐,投足喂饱,防止饥饱不均。
在鱼苗培育初期,应以动物性饲料为主,随着鱼体生长,逐步转投一些植物性饲料,做到动植物饲料相结合。
定时投喂,每天定时投喂,上午和下午各喂一次。
定量投喂,每次投饲量以投喂后3~4小时食完为好,每天投饲量约为池内鱼总重量的5%左右。
加强繁育管理
繁殖盛期在3~5月间,选择成熟度良好的雌、雄种鱼进行人工授精。
采卵前先用手触摸,检视雌鱼腹部柔软度并轻轻挤压,如有卵粒产出,即以干导法进行采卵。
授精后,将受精卵撒布于附卵片,使其均匀附着。
强化疫病防控
病毒性烂鳍病、寄生虫病、肠炎病、黑体病和气泡病等疫病需及时预防和治疗。
使用漂白粉、敌百虫、硫酸铜、硫酸亚铁、土霉素等药物进行泼洒治疗。
水质管理
确保水源清洁无污染,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如pH值、溶氧量、氨氮等。
合理投放饲料,避免过量投喂导致水质恶化。
池塘应选址在通风向阳、地势平坦的地方,池塘底部要铺设一定厚度的淤泥。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地养殖鲶鱼,提高其生长速度和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