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北养殖蟾蜍,可以遵循以下步骤和注意事项:
种源获取
可以直接在野外捕捞蟾蜍或打捞蟾蜍卵块进行培育。野外捕捞卵块的时间应在5月到8月之间,打捞回来的卵块需要放在20度左右的水温中几天后才会孵化。
另一种选择是从其他养殖户那里购买蟾蜍种苗,这样可以确保种源的稳定性和质量。
养殖场建设
养殖场应选择在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的地方,并且四周要有防护措施,防止其他动物进入。
养殖池内需要开挖池塘和水沟,并在水中栽培水芹等水生植物。养殖场的周围可以种植饲用牧草及蔬菜,供蟾蜍避光栖息。池中还可以投放少量水浮萍、水葫芦等水生植物,调节水质,并繁殖水蚤供蟾蜍捕食。
卵块孵化
捕捞到的蟾蜍卵块应在20度左右的水温中孵化,一般温度在10度以上就可以孵化。孵化过程中,可以使用电灯引诱昆虫,便于蟾蜍捕食。
饲养管理
刚孵出的蟾蜍三天以后就要喂食,通常喂食压碎的熟蛋黄,一天喂食两次。等蝌蚪变成蟾蜍后,可以喂食蝇蛆、黄粉虫等饲料。成年的大蟾蜍除了虫子外,还需要喂食豆饼、鱼粉等简单饱腹的饲料。
根据蟾蜍的生长阶段,需要分开饲养,并逐渐减少养殖密度。蝌蚪和小蟾蜍要分开养,避免相互影响。
疾病防治
蟾蜍养殖相对其他水产鱼类养殖简单一些,病害较少,适应性强。但仍需注意预防疾病,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更换水,特别是在夏天水质容易变坏的情况下。
越冬保护
蟾蜍在深秋到初春为冬眠期,因此在秋季应加强饲养,提供充足的食物,如豆渣和猪、羊血混合发酵后引来的蝇蛆等,以增强蟾蜍的体质。
冬眠期间,蟾蜍会进入水下越冬,需要确保养殖池不漏水,并保持水温在适宜范围内。可以选择室外越冬、室内越冬或塑膜大棚越冬,并防止温度过高或过低。
通过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在西北地区成功养殖蟾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