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闸蟹养殖怎么不跑

熠佑教育 · 2025-01-07 11:23:23

防止大闸蟹养殖逃跑的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暂养适应:

蟹种在放养初期,由于对新水体环境不适应,容易沿蟹池四周乱爬逃跑。可以在蟹池中围出1~2亩水面进行短时间暂养,待蟹种适应新水体后再放入蟹池。

充足饵料:

蟹池中天然饵料缺乏时,投喂饲料又严重不足,河蟹会因索饵而逃逸。因此,在春季每亩蟹池投放活螺蛳200公斤,让其自然繁殖,供河蟹摄食。生长季节要加强投喂管理,日投喂2次,投喂量为存塘蟹体重的5%~10%,饲料以动物性饲料为主,植物性饲料为辅。

保持水位:

天气突然变化,特别是风雨交加等恶劣天气,易造成河蟹逃逸。应在天气变化前加深水位,雨后恢复原水位。

水草管理:

蟹池水草少,水质浓,透明度小,溶氧量低,不利于河蟹蜕壳生长,河蟹会为寻求适宜的环境而逃逸。因此,蟹池应保持有足够的水草,水草覆盖率稳定在40%以上。生长季节每2~3天换一次水,每15天泼洒一次生石灰,使池水溶氧量在4毫克/升以上,pH值7.5~8,透明度40~60厘米。

防逃设施:

建立有效的防逃设施是防止大闸蟹逃跑的关键。常用的防逃设施包括钙塑板防逃墙、塑料薄膜防逃墙、水泥板防逃墙和砖砌防逃墙等。这些设施应牢固可靠,内壁光滑,使池蟹无攀缘支点,无法外逃。

合理放养:

投放蟹苗时要进行消毒,并按照大小均匀分开,投放时用围网投放在水域内,让蟹适应环境一个月后再撤掉围网。一般蟹种放养要做到“三适”,即适当密度,适时放养,适中规格与先暂养后放养。

日常巡塘:

投放好蟹苗后,日常要定时进行巡塘,观察河蟹的活动和吃食情况,便于发现问题时及时采取措施。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大闸蟹养殖过程中的逃跑现象,提高养殖成功率。

相关推荐

(c)2008-2025 广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2720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