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水怎么调

左岸教育 · 2025-01-07 12:38:59

养殖水的调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根据养殖水体变化、天气变化、养殖鱼虾的生长进程以及投喂管理等进行及时的调整。以下是一些基本的调水方法:

事前预防与事后微调

根据养殖情况和养殖经验判断,及时做调整。例如,养殖前期进行“肥水”,养殖中后期控制氨氮、亚硝酸盐的快速增加,并在天气变化前后采取措施稳定水体水质。

调节藻相和菌相

通过监测水体里面的水质,找到平衡缺失点,做到缺什么补什么,使水体环境能够维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例如,在水质瘦弱或透明度较高时,可以通过肥水,外泼乳酸菌或EM菌等,促进有益藻的生长,抑制有害藻的过分繁殖。

定期加注新水

在高密度养殖情况下,定期注水是调节水质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一般每7-10天加注新水一次,每次加水15-20厘米。在池水恶化严重时,可以采用换水措施,保持良好的水质条件。

搅动底泥

搅动底泥可促进底质不断分解,间接控制水质变化。一般每10-15天搅动一次,每次搅动面积不少于水体面积的1/3,以晴天中午搅动效果最好。

使用增氧机

精养池塘应配备专门的增氧机,开机增氧可使水体对流,增加水中溶氧和散发有毒气体。注意在晴天中午开,阴天要在清晨开,阴雨连绵天气应在半夜开,每次开机时间为1-4小时。

适当追肥

适当施肥可以使浮游植物保持适当的密度和旺盛的生活状态,供养殖动物食用,同时浮游植物可以吸收水体的营养盐和氮磷等元素,形成物质循环,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从而改良水质。

使用生物制剂

选择由多种微生物菌种制成的生物制剂泼洒,调控水质,具体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

水体解毒

使用有机酸等解毒剂稀释缓解杀虫剂等化学药剂,缓解对养殖对象的毒害影响。

净水

使用微生态制剂产品将水体中、上部的悬浮有害物质统一沉入池底进行有效的分解,保持水体干净的时间也会大大延长。

生物改底

对于底部有害有机物等残留物质,使用速效改底片分解水底有害物质,再用生物底改,辅以乳酸菌、放线菌为主导菌种进行改底。

提升池塘水位

针对池塘养殖水位偏低的情况,采取隔三差五少量多次逐步添加池水的方法,使池塘水位逐步提升到适宜的高度。

增加水体溶氧

有增氧设备的可在晴天中午坚持开启增氧机2小时以上,遇到阴雨天或天气突变,要及时开启增氧机。如无增氧机的可采用潜水泵在池内打循环水。

生物调控水质

选择由多种微生物菌种制成的生物制剂泼洒,调控水质,具体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

外河网围养蟹的应捞投水草遮荫 ,减少强光直射,降低水温,如出现缺氧现象可采取用挂机船螺旋桨推水增氧,增加水体流动。

清塘消毒

彻底清除池塘的淤泥,消毒池底和池壁,能有效减少病原菌和寄生虫的数量,为养殖生物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合理施肥

有机肥和化肥可以搭配使用,有机肥如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能提供多种营养物质,而化肥如尿素、磷酸二氢钾等见效快,但需注意避免过量使用导致水体污染。

补菌补藻

小球藻、硅藻等优质藻种可以产氧并作为鱼苗的天然饵料,净化水质。有益菌如EM菌、乳酸菌等可以分解有机肥,为藻类提供营养,抑制有害菌的繁殖。

增加溶解氧

通过增氧设备或化学增氧剂来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有利于水产动物的生长,同时抑制有害微生物

相关推荐

(c)2008-2025 广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2720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