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泥螺的养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选择养殖场地
泥螺养殖场地应选择风浪小、潮流畅通、流速缓慢、地势平坦、涂面稳定、涂质为泥质、表层泥油较厚的高潮区中、下段滩涂。以泥为主的泥沙质滩涂也适宜养殖。
建造养殖田
在养殖场地滩涂四周挖泥筑堤,建成土塘。堤底宽1.5米左右,顶宽70-80厘米,高70-80厘米,土塘面积以300-700平方米为宜,以便于养殖管理。土塘建成后,在塘的内侧四周挖一道宽30-50厘米、深20-30厘米的环塘沟。
养殖的涂面要进行浅翻,翻土20-30厘米,并把翻过的涂块捣碎、耙细、耙平,捉除敌害生物,再用推板堆平推光,使涂面平坦、涂泥细腻、光滑,建成泥螺养殖田。播苗前1-2天,用药物清塘。清塘后进水1-2次,冲刷掉残留药液,然后蓄水20-30厘米,进行播苗养殖。
适时播苗
播苗季节以2月中旬至3月底为宜,放苗量以每平方米100粒左右为宜。播苗时,将螺苗装在筐里运至养殖场地,顺风撒播,播苗密度视涂质和养殖环境优劣而定,一般每100平方米播苗600-750克,苗种规格为12000-14000粒/公斤。若涂质好,可适当增加播苗密度。
养殖期管理
每天巡塘,观察泥螺的生长情况以及塘内水色、水位,及时修补堤坝。及时换水,大潮汛的起水头开塘换新水1次。在风浪等因素引起塘内浮泥淤积过多时,要增加换水次数,并利用换水干塘露滩机会,下塘用手把表层涂泥摸细、摸匀。
换水同时,应根据气温变化适时调节水位,冬季气温低,蓄水要深些(30厘米左右),换水时应结合晒涂,促使底栖硅藻等饵料生物的繁殖。小潮水时,通过施肥(施肥量为氮1ppm,磷0.1ppm)培育底栖硅藻,促进泥螺生长。
收捕加工
泥螺苗经过2-3个月的养殖,一般在5月份收捕,6月份放养的泥螺苗则可至8-9月间续起捕。起捕时常用手工,捕大留小。捕后的泥螺应先用海水冲洗洁净,再静养2-3天,去除泥沙及体内粘液,再经盐腌后用酒及调味品制成醉泥螺上市或出口。
以上是黄泥螺养殖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