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床孵化技术主要涉及温度控制、通风换气、湿度控制以及种蛋的挑选和消毒。以下是详细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温度控制
保持温度恒定,温差不能过大。前期孵化温度一般为38.5℃,中后期为38℃,出壳期温度为37.3-37.5℃。
使用加热坐垫和水袋进行温度控制,水袋建议使用加厚塑料袋以防漏水。
温控器的温度探头应贴在水袋表面,确保探头充分接触水袋。
通风换气
保证良好的通风条件,使新鲜空气正常流入流出,促进空气置换。出壳前两天每天至少掀开覆盖物透气4-6次,之前凉蛋2次,使蛋温降到贴眼皮上感觉微凉。
湿度控制
前期湿度一般为60-70%,中后期湿度一般为50-55%,出壳期湿度一般为65-70%。
可以使用喷雾瓶在蛋表喷水来调节湿度。
种蛋挑选和消毒
选择个头一致、蛋壳表面光滑无粗糙感、颜色协调、蛋型正常的受精蛋作为种蛋。避免选择蛋壳太薄或保存时间过久的种蛋。
将种蛋浸泡在高锰酸钾溶液中2分钟进行消毒,然后清洗擦干,大头朝上静置5-6个小时。
日常管理
定期翻蛋,防止胎胚和蛋壳粘连,同时保持种蛋每个部位温度均匀。前期可一天翻蛋3到4次,后期早晚各翻一次。
使用温度计和湿度计定期检查孵化器的温度和湿度,确保数据准确无误。
孵化期管理
在孵化的第5天左右,可以使用手电筒照射鸡蛋,观察蛋黄上是否有血管网出现。随着孵化的进行,血管网会逐渐扩大并覆盖整个蛋黄。到了第18天左右,小鸡的喙和脚已经清晰可见,预示着即将破壳而出。
通过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提高水床孵化的成功率。建议在实际操作中,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以确保孵化过程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