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菌的养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材料准备
菌种:选择F1、侧5、凤尾菇等品种。
培养料:使用棉籽壳与玉米芯的等量混合料,玉米芯需粉碎。
添加剂:在混合料中加入石膏2%、石灰1%、过磷酸钙1%、尿素0.2%、40%多菌灵0.2%。
水分:加水至含水量为65%。
整畦
畦地选择:在4年生以上的玫瑰行间进行双行间作,行距50cm,菇畦宽50-70cm(视玫瑰行距而定),深15cm,长度因地而宜。
消毒:向菇畦内灌水一次后,均匀撒一层石灰粉进行消毒,中间与畦长方向每隔1.5m垂直排砖一行。
播种
播种时间:每年栽培两次,第一次在3月中旬,第二次在9月下旬。
播种方法:采取层播法,料厚12cm,分两层播种。先在底部铺料3.5cm,用木板轻轻压实后,播第一层菌种(菌种厚0.6cm);在菌种上再铺料厚5cm,压实后播第二层菌种,加足培养料并压实。菌种量为培养料重量的1/10。
管理
发菌阶段:播种后,料面立刻覆盖塑料薄膜,薄膜上盖土。3月份盖土厚5cm,9月份盖土厚7cm,控制畦内温度不超过28℃,约需25天。
出菇阶段:出现菇蕾后,立刻揭开薄膜,搭上塑料小拱棚,适当盖上草帘遮荫。每天中午掀开薄膜两端通风10分钟,料面干燥时,少量喷水。
采收:头潮菇采收后,清理料面,去掉烂菇、死菇,将老菌皮用刀划破,晾两天后,喷水增湿,搭上塑料棚并适当遮荫,其他管理办法同出菇阶段。
其他
冬季工厂化栽培:适合冬季工厂化栽培的玫瑰型裂褶菌菌株子实体的栽培方法,包括母种准备、液体菌种制备和接种等步骤。
建议
温度控制:在发菌和出菇阶段,严格控制温度在适宜范围内,以保证菌丝生长和菇蕾的形成。
湿度管理:根据菌丝生长和菇蕾发育的需要,适时进行喷水增湿,保持料面湿润。
通风管理:每天定时掀开薄膜通风,避免高温高湿环境,防止菌丝腐烂和菇蕾死亡。
病虫害防治:定期检查菌畦,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措施防治,保证菌种的纯净和生长环境的安全。
通过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有效提高玫瑰菌的养殖成功率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