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鸡的养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生存环境
乌鸡可以采用土炕平养或网上平养,其中农村土炕平养是最佳方式。
养殖场地应选择背风朝阳、地势干燥、平缓、四周排水良好、远离居民区、交通方便的地方。
笼舍建造
乌鸡笼舍应采用开放式新型鸡舍,具有双坡式顶棚、两壁敞开、前后两个窗口,以便避雨防火、夏季通风和鸡舍干燥。
鸡舍大小应根据地势和地形而定,确保合理的饲养密度,通常每平米8只,每群不超过300只。
消毒防鼠
育雏前,育雏室和食槽要用消毒剂喷洒消毒,育雏室应有半米高的水泥围墙,严禁有鼠洞。
定期清理鸡舍,严格消毒,尤其在病毒爆发的高峰季节,要加强鸡粪、残食、垫料的清理和更换工作。
保温控湿
雏鸡绒毛稀短,不能抗寒,因此要保证合理的育雏温度和湿度。育雏室要备有温度计,随时掌握温度。
温度和湿度的控制:1周龄内温度为34℃至32℃,湿度为65%至60%;1至2周龄温度为32℃至28℃,湿度为65%至60%;2至3周龄温度为27℃至25℃,湿度为65%至60%;3至4周龄温度为25℃至23℃,湿度为60%;4周以后温度为20℃左右,湿度为60%。
饲料管理
饲料应选择无公害标准,避免使用农药残留高的大豆、玉米和豆粕等饲料。适量饲喂青菜和谷粒,饲料添加剂也要符合无公害标准。
育雏期饲料粗蛋白为19%,粗纤维小于6%,钙为0.8%至1.3%,磷为0.6%,氯化钠为0.3%,水分小于14%。育成期饲料粗蛋白为17%,粗纤维小于6%,钙为0.7%至1.2%,磷为0.55%,氯化钠为0.3%,水分小于14%。
饲养管理
育雏期间要严格控制人和物的进出,减少应激因素。平时养殖过程中要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保持鸡舍内空气清洁新鲜,定期进行免疫和治病防病工作。
成鸡饲养要定时喂养,每天控制在3-4次左右,每个鸡栏数量控制在80-100只左右,提供充足的活动空间。
疫病防治
定期进行疫苗接种、消毒措施,保持场内卫生整洁,有效预防疫病的发生。
种鸡饲养
种鸡饲养阶段,每群以100-200只为宜,开产前半个月开始喂给全价种鸡粒料,每天喂料60-70克,提供充足的清洁饮水和青料。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细致管理,可以有效地养殖乌鸡,提高其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